通过与省内10多位职校校长过招,记者发现了在推进学生就业方面,职校形成的生态就业圈颇有新意:
摸行业动向
职校老师练出“新闻鼻”
杭州人民职校2009年选择毕业的学生数300名,进校招聘数达915个,几乎每个学生有3个岗位可选。招聘回头客持续3年每年递增100多个岗位,与学校服务三大行业办学有关,学校开设的幼儿教育、礼仪文秘、广告等专业都与国际公关协会、婴童行业、会展协会紧密合作。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副校长高志刚说的内容更“绝”了:去年10月新运河亮相,老师提前5个月就捕捉到信息,敏感度不亚于新闻记者,主动上门与运河管理部门联系,结果国庆首批亮相的漕舫船上全是该校旅游专业学生在服务,从此,运河漕舫船就成了学校新辟的实习基地了。近日学校拜访环保部门时,得知杭州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有新动向,回校后赶紧针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配套培训,一旦改革推出招新岗位,学生立马能吃上“头口水”。
一线岗位重体能
职校强化俯卧撑
江山中专几年前应当地农业企业老总要求恢复办农学,采取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今年首届“天篷班”毕业出炉时,24名学生全部就业了,顶岗实习月薪1800元,最高月薪达到3000多元。校长蔡之青说,当地知名蜂业公司老板来迟了,只好预订下一届。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随时跟踪湖州电机协会12家企业员工素质调查表,发现有些一线车间岗位每天跑动距离达2公里之多,学校就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每天多做俯卧撑,还首创学生职业素质考评,职业素养不合格不能毕业。
杭州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袁长渭近日走访西湖职高时发现,该校普通教室27个,专业教室达到56个,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上很见成效。学校2008届毕业生,实习后直接在原单位留用的达75%以上,专业对口率85%,还已出现几名自主创业者,有位学生创业一年,业务发展很快,今年居然回校要求招聘一批学弟学妹了。
本报记者 王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