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当局3日召开跨部门会议,强令要求全台各地368个乡镇的地名1个月内恢复使用汉语拼音。
据报道,去年9月台湾当局就已拍板定案,要求台湾各地的地名恢复使用汉语拼音,但由于社会上对恢复实行汉语拼音仍有部分质疑与误解,所以当局限制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正名。
台湾当局官员介绍说,由于国际广为流通的拼音系统仍为汉语拼音,而台湾使用的“通用拼音”,是整合了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等语言,外界对两种拼音系统容易搞混。如台北市的木栅地区,“木栅”的汉语拼音是Muzha,通用拼音则是Mujha,虽然只差一个字母,但是却相去甚远。台北市区著名的“忠孝东路”的“忠孝”,汉语拼音为Zhongxiao,通用拼音则是Jhongsiao,差别更大。
据报道,陈水扁上台后,为了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强推“通用拼音”,受到岛内的批评和抵制。
岛内舆论认为,“‘通用拼音’一点也不通用”,根本无法和国际接轨。在台湾的外国人也一边倒赞成采用汉语拼音,反对另搞“通用拼音”。美国商会前主席韦杰夫以微软视窗依靠开放的相容性,在占有率上远超别家为例,说明“如果台湾2300万人坚持不用多少亿人使用的汉语拼音,实在太像井底之蛙”。
台湾的拼音方案之争由来已久。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主政”时期,台当局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直沿用1918年公布的注音符号。尽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使用,注音符号越来越不适应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但出于“保持正统”等政治考虑,台当局仍坚持使用注音符号。
1996年,台当局筹设“亚太营运中心”,为了将拼音系统与国际接轨,统一中文译音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1999年7月,李登辉“当政”时期,台“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小组”决议中文音译采用汉语拼音,引发十余名民进党县市长的反对。李登辉顺势“暂缓推行”。
2000年陈水扁上台,当年10月7日,台“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正式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宣布以台湾本土研制的通用拼音取代大陆通用、联合国公认、国际标准都认可的“汉语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