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死畜抛江,作孽啊!
· 这辆上海出租车
停得蹊跷
· 一张老照片
牵出峥嵘岁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黑龙江同江县知青 40年后杭州再聚首
一张老照片
牵出峥嵘岁月

  本报通讯员 周瑾 本报记者 余雯雯

  

  1969年3月6日,杭州的1046名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千里之外的黑土地——黑龙江省同江县插队落户。他们是杭州市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

  转眼40年过去了。 昨天,在黄龙世纪广场,500多位知青汇聚一堂,共同回忆那峥嵘岁月。

  陈爱珍是拄着拐杖来到会场的,30多年没见的老友俞忠民二话没说,就背起她上手扶电梯。陈爱珍说,往日的友谊到今天都没变:“我们下乡的那一天,老城站里黑压压都是人,大家哭得稀里哗啦。后来到了同江的第一个晚上,很多男孩子跟我们说第一顿吃蛋炒饭,可把大家乐坏了。谁知道,原来是他们看错了,‘蛋炒饭’其实就是玉米饭。后来,我们才知道,在那里吃米饭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平时都吃粗粮。”

  说起在东北的那段日子,几乎每个在场的知青都会说出一个字——苦。知青任新根回忆,那时侯他们凌晨2点就要起床,因为那里的天凌晨3点就亮了,到了晚上7点才回寝室休息。“冬天实在冻得不行,吐口痰都能马上结冰,干活的时候我的两只手都冻僵了,想跑到房间暖和一下,被农民拉住,叫我拼命用雪搓手,让手热起来,否则真要是进了屋,估计手就要冻断掉了。”

  已经年过半百的邵月燕,下乡前是杭大附中初二的一名学生,当年只有19岁。她拿着一本当年生产队全体成员的影集,再抬头看看面前的老友,不禁笑了起来:“看看你当年的样子,现在都认不出来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影集中,至今保留了一张摄于1970年3月6日的合影。照片一共19人。沈寿山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他们下乡一周年的日子,“刚好大家都回杭州了,所以我把能来的人都叫到一起,去照相馆合了个影。”

  蒋建是小队里年纪最小的,去的时候才15周岁,挨边坐在第一排。那天的合影她印象很深:“我们约好吃完中饭去,去的是大华照相馆,那天还下着雨。”

  看着这张老照片,蒋建说,这次人也没到齐,19个人中只来了一大半,其他的有的在国外回不来,有的在其他城市。

  当年下乡的1000多人中,有些早已回杭州,有些则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现在还留在当地的不到10位,王念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把根扎在了那片土地上,让他自豪的是,作为党委书记,他一手把临江公社建立起来,让地图上有了“临江”这个地名。

  这次回到杭州,与很多老同学重逢,王念生感慨:“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要好好珍惜这次见面的机会。”

  据了解,这次纪念大会过后,今年7月中下旬,部分知青还将到同江再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去探望老队长,寻找知青房、白桦林、鱼窝棚,重温当年的岁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5 一张老照片
牵出峥嵘岁月
2009-3-7 钱江晚报a00052009-03-0700022;48257178002CE175482575710046AB3B[A1-余雯雯≈B1-余雯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