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章芃 本报记者 孙晶晶
本报讯 夫妻、父子、兄弟姐妹搭档开出租车,在杭州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儿了。可是在杭州,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的哥搭档开出租,你遇到过吗?
没错,这两个的哥就是一对出生时间只相差五分钟的双胞胎兄弟,杭州本地人,哥哥名叫郑国鹰,是一名开了15年出租车的四星级的哥。相比于哥哥,弟弟郑国雄的资历尚浅一些,开出租才两年多。现在,兄弟两个搭档,同开一辆浙AT9894的出租车,一人开一天,所以要想同时看见他们兄弟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昨天,一见着这对双胞胎的哥,记者还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个人无论从外貌、身高、说话的声音都只能用一个字形容:“像”!就连这服务资格证,如果不仔细看,也分辨不出来,车号、照片都一模一样,只是这名字当中相差了一个字。
正是这惊人地相似,这两兄弟刚一起开车那会儿,还真没少闹笑话。首当其冲的就是乘客会弄错。
2007年3月的一天,哥哥郑国鹰在做生意时,遇到了同住在半山的沈奶奶。沈奶奶的老伴今年94岁,是一位当年解放杭城的老红军,现在住在浙江医院。沈奶奶每周都要去医院看望老伴。
在坐车途中,郑国鹰主动给了沈奶奶一张名片,表示愿意接送她去医院,而且随叫随到。
从此,沈奶奶就与这对双胞胎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兄弟两个轮流送老奶奶去医院。
弟弟郑国雄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去接沈奶奶时,老奶奶把他当成了哥哥,一直叫着:“国鹰啊,谢谢,这次又麻烦你了。”刚开始,郑国雄并没有点破。后来时间长了,老奶奶自己也觉察出有点不对劲,“怎么这出租车司机忽胖忽瘦的?”
原来,细看之下,哥哥郑国鹰比弟弟要稍稍胖一些。细心的老人发现了这一点,兄弟俩这才不好意思地告诉老奶奶,“我们是一对双胞胎。”现在,沈奶奶坐上车子,都习惯看看服务资格证上的名字,然后才张口说话。
“别说乘客了,就连我们这些经常接触他们两兄弟的人也偶尔会搞错呢。”听了这个段子,公司工作人员章小姐也禁不住凑上来八卦。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迎奥运的活动,路上,看到郑国鹰开着车往别的方向去。我当时心里还嘀咕呢,不是郑师傅也要去迎奥运的吗?他怎么往别的方向开走了。谁想,等我到了目的地,郑师傅居然已经赶到了。我大吃一惊,郑师傅真是飞毛腿啊。后来一问,才知道,是我搞错了,前面看到往反方向开的不是郑师傅,是他弟弟郑国雄。”
不过现在接触久了,弄错的次数也少了,公司里头总结出一个不成文的分辨方法。“一是看发型和体形,哥哥稍胖一点,弟弟瘦一点。如果外型看不出,那就交谈几句看看,因为哥哥比较活泼,是个话唠,聊起天来,就刹不住车了。弟弟相对文气一些,多半都是问一句答一句。”
“不信?如果你以后打的,恰好坐上这对双胞胎兄弟的车,照着这个方法试试看,能不能认出这两兄弟。”章小姐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