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字少荃,作为清朝的“中兴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人称李中堂,真所谓“坐镇北洋,遥执朝政”,地位十分显赫。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1838年的同榜进士,李鸿章又是从曾的幕僚起步踏上仕途的,所以曾国藩对李的才识和人品有足够地了解。曾国藩虽然调侃过自己的两位弟子(另一位俞樾字荫甫即俞平伯的祖父):“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但对李仍是大力奏荐:“才可大用”。
李鸿章当了朝廷重臣以后,表面上架子很大,高高在上,与百官礼尚往来很少,但如果有人当面向他指出失误,他却能深刻反省引咎自责。如有一次,某位县令来拜见中堂,入室后照例半跪致礼,但李鸿章拈着胡须理都不理,好像没看见一样。来人坐定后,李问他为啥事求见。那县令说:“下官听说中堂近患目疾,特地前来探望。”李讥笑其道听途说不辨真伪。县令说:“下官刚才向中堂行礼,中堂视而未见,恐怕目疾已经不轻了,中堂自己反而不觉得吧。”李鸿章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拱手向他致谢。
官僚机构“门难进、脸难看”,可谓自古已然。笔者曾请教过一位在执法部门公干的朋友,为何总是把脸拉得那么长,一副“欠你多,还你少”的模样。那朋友倒也实话实说:“我原本也想笑脸待人的,但人一和气,缠你的人多了,怕你的人少了,要想办点事还真难。”难怪有点职位有点权力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板起脸,拒人于千里之外,时间长了,脸上的肉都会横生。
李鸿章一辈子在官场摸爬滚打,上级的无端训斥、同僚的恶意排挤、下属的阳奉阴违……料想是经得多了,故在自己的办公场所签押房手书一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心路历程,所以尽管他仍然免不了旧式官僚鼻孔朝天的通病,但当有人向其指出时,总算还能反躬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