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恋爱的犀牛》首演至今十年,换过四拨演员,演出超过200场,终于要巡演到杭州这个城市了。被文艺青年称为“犀牛之父”的导演孟京辉和“犀牛之母”编剧廖一梅,昨天在杭州大剧院为这部戏作宣传。3月27日至29日,它将登陆杭州大剧院,与杭州“谈恋爱”。
10年前写这个戏的编剧廖一梅如今已能冷静旁观自己的作品,“十年前的激情留在了舞台上,十年后回头看,我发现这个戏已经脱离了我,与观众发生关系。”这个洋溢着青春炙热能量与狂放激情的剧,与杭州观众的关系显然也是两情相悦,之前在杭州搞笑话剧比较热,而这一回,学院派的《恋爱的犀牛》据说票房也大卖,昨天廖一梅还一口气说出了学院派的心声:如果话剧没有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只是为了搞笑,话剧就不需要存在。
《恋爱的犀牛》10周年版本,在舞台形式上回避了具体的故事,台上水和跑步机的设置提供了超现实的背景,观众一进剧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家长里短的现实爱情故事,是青春肆意狂放的一次宣泄,是讲内心的冲动和世界的冲撞,以及它们发生的联系。编剧廖一梅显然和这个剧的气场一样,是超现实的一个人。大多普通人觉得快乐的东西,廖一梅都免疫。她抗拒娱乐节目,抗拒她认为庸俗肤浅无聊的笑话,她也不是特有兴趣跟人打交道,她说要找乐子绝不找这些,浪费时间。在她的世界里,生活的乐趣在于更深地去思考生活,她说自己就这样过了10多年。
“时间流逝,自然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痕迹。一个小孩和老人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犀牛’这样的感受。现在我肯定写不了《恋爱的犀牛》。我现在看人的角度和方式也改变了。那都是年轻时候的风景,在人充满激情、年轻的时刻,要把所有声音都说出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种相撞是可贵的,是人未被消耗的生命力。”
这部被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的话剧,一直伴随着廖一梅的十年婚姻生活。1999年,廖一梅与孟京辉度完蜜月,就关在屋子里写出了《恋爱的犀牛》。这是她的第一部剧作,孟京辉是她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对孟京辉来说,《恋爱的犀牛》分量更不一样,1999年该剧第一版不仅不愁卖票,还带动着北京的小剧场红火起来,他养老婆的底气也越发足了。昨天廖一梅无意间透露,孟京辉刚出道那10多年,就靠她写剧本养活。
本报记者 王玲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