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人文·文化
3  4  
PDF 版
· 废纸装簸箕
挑筐去焚烧
· 浙江最年长作家
爱上电脑写日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废纸装簸箕
挑筐去焚烧

本报昨天报道的诸暨“惜字局”故事
引来杭州老教师关于“惜字灶”的回忆

  本报讯 昨天,本报报道了诸暨道地村发现“惜字局”遗址,64岁的杭州退休语文教师叶信孚看到报道后马上打来电话:“杭州也有这种焚烧废弃字纸的老‘灶头’。”

  叶信孚告诉记者,看到本报报道的诸暨道地村老人讲述当年“惜字局”焚烧字纸的盛景,倏然勾起了他小时候对杭州“惜字”情景的回忆,那座曾经在他身边的“惜字灶”对他今后对待纸张、文字甚至是生活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叶信孚是杭州彭埠镇人,五六十年前,他跟奶奶一起生活在彭埠镇叶家塘村。

  在叶信孚的记忆中,距离家西北大约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庵,叫“梵观庵”,虽然这座庵已在十年浩劫中被毁,但叶信孚对“梵观庵”依然记忆犹新:“非常漂亮,白墙黛瓦,看起来气宇轩昂,在庵的里面,几间厢房围成一个天井,平时来烧香的人很多,香火很旺。”

  那座“惜字灶”就设在“梵观庵”的西墙,有一个内嵌式的壁炉,约1平方米那么大,高2米左右,平顶,上有烟囱,是专供村里人焚烧废弃字纸用的。

  不仅他们村,离庵较远的一些村子也会把村里所有的废弃字纸堆在一起,用箩筐挑着,把字纸送到庵里。当时在农村有一种规定,只有男人可以挑装着字纸的箩筐,女人是不可以挑这个箩筐的。

  叶信孚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和奶奶一起去焚烧废弃字纸时的情景,“那时候,奶奶总是不断教育我,字纸不可以乱丢乱撕,也不能引火,更不可以当作毛纸(卫生纸)。为了让小孩子记得清楚,奶奶会用特别的方法‘吓唬’我,‘如果做不到,雷公要打的’,小孩子很听话,又怕‘雷公打’,所以更加不敢随意对待字纸了。”

  叶信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那时,他和奶奶都会把废弃的字纸放在簸箕里,过一段时间,等簸箕里的字纸堆压得满满的,他就跟着奶奶恭恭敬敬地把它们送到壁炉里,“火柴一划,我们祖孙俩就合十而拜,意为送字升天,惜字以礼,十分虔诚。烧了以后,就看见炉子里烟雾腾腾,纸灰翩跹,一直等到火尽烟散,我们才会离去。”那时,整个叶家塘及其附近村宅“惜字”成风。

  如今,社会上已不再有这种“敬惜字纸”的风俗,但叶信孚至今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作为教师的他几乎整日和废弃字纸打交道,除了教学纸张外,记者看到,叶信孚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叠用夹子夹好的纸,里面有过期的挂历纸、广告单,甚至还有包装纸。叶信孚说:“习惯成自然了,我到现在也不会乱扔纸张,写过的纸如果还能写,我肯定还会使用,那些广告单反面还能写,包装纸也能写字,都不要浪费了。”

  实习生 方力 本报记者 屠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2 废纸装簸箕
挑筐去焚烧
2009-3-12 48257178002CE17548257576002E1439[A1-屠悦≈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