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潇湘听雨
· 失眠也开心
· 秋月之蚊
· 听鼾
· 太极追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太极追源
■陈 静
  好友们一起练太极,始于6年前的那场“非典”。我拿出自己最钟爱娴熟的“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与大家分享。

  这套拳路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用劲忽隐忽现,突现陈式太极那种旋转绵长的缠丝韵律,与平日人们常见的平缓柔和的杨式太极拳大不相同。拳法虽好,朋友学会后却发现,在杭州的广场花园处难寻“知音”,弄得我也对它的来路正宗与否心起疑惑。        

  这次休假旅游,我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有心追根溯源。

  走进陈家沟那古朴的“太极拳祖祠”,我细读了高墙上的“历代太极拳传递表”。在陈氏家族嫡传第十九世,找到了“陈小旺”,它正是我习练的“陈式老架一路”太极的著书人。我大为兴奋,总算找到了“祖师爷”。

  回转再细看那张列有几百位太极先辈的“传递表”,我又一阵惊叹,原来,如雷贯耳的几个大名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吴鉴泉、和兆元等,都名列表中,他们却是杨式、武式、孙式、吴式、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太极能有如此繁盛庞大的体系,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延续的拳种创新。

  太极的开拓在于创新,创新的土壤是开放和宽容。

  在陈家沟的“杨露禅学拳处”,我徘徊在当年小长工杨露禅偷看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教拳的那一角后山的断墙残瓦旁。我想,如果当年陈长兴不丢弃门户之见,不肯收下卖身为童工又是外姓人的杨露禅为徒,杨露禅能够仅凭墙头窥视学得陈式太极的精髓吗;如果不是陈长兴写信介绍他进京教拳,向外发展,能有直接从陈式发展的杨式吗。

  当年杨露禅在北京清王宫教拳,为适应一些体质虚弱的贵族子弟习拳,他智慧地将陈式太极拳中的蹿、蹦、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删去,改为不纵不跳、动作和顺、姿势优美、适应不同人群演练的大众化动作,创造了现今最流行的杨式太极拳。这里一个“减”字成就了一个“新”字。

  孙式太极来源武式,并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其要诀是综合与融合,一个“合”字撑起一片新天地。

  而和式太极拳,是在陈式一路拳架中加圈,后又以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这里是一个“加”字,注解了创新的要义。

  我恍然领悟,排在“太极传递表”上的世代拳师,走在相同道路上的往往成绩平平,默默无闻;而走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即便加加减减合合,到是各有建树,开启一代拳风。

  人生成功的秘诀大致如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C0008 太极追源 ■陈 静 2009-3-17 钱江晚报c00082009-03-17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