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个赛季上海卢湾体育馆是整个CBA联赛票房最差的主场。赛季上座率最高的比赛是主场迎战浙江万马,来了一千人,尴尬的是,这其中近一半球迷是为斯耐德而来。
“我很清楚,我们的内线不行,每场比赛都比人家少抢20个篮板,我知道这是我们的问题,但是最难受的是,你看得见这些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在CBA,李秋平素有“小诸葛”的美名,但是在只有一个外援的现实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
实际上,根据篮协规定,上赛季积分靠后球队最多可以使用三个外援(第三外援为亚洲外援),但是上海西洋俱乐部赛季之初就没有多请外援的计划。
是主赞助商西洋集团没钱?当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上海男篮自己不想要,他们的算盘是——让年轻队员通过联赛锻炼,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即便西洋集团愿意掏钱,上海体院方面也没有想法。“有很多外援都跟我们联系,黎巴嫩、叙利亚、韩国都有,但是明年球队有全运会任务,为了锻炼新人,俱乐部很早就放弃了第三外援。”李秋平曾经透露说。
说白了,这是两种观念在两条平行道上行走的必然结果,无所谓谁对谁错。对赞助商来说,既然是俱乐部的投资人,俱乐部又是职业化的,理所当然掌握全部,至少是很大的话语权,像其他多数球队一样。而实际上,上海男篮的出资方西洋公司享受的待遇大致是,只管掏钱,别的你啥都甭管,不用你管,也不让你管。
对于上海男篮的主管来说,完全是另一回事。对他们来说,联赛,市场,观众,统统必须为球队的核心任务——全运会让路,全运会的名次指标高于一切,所以他们理所当然不同意请外援,要放手大练新兵蛋子,利用全运会之前不多的时间,把他们练成老兵。事实上,这个目标已达到了一半。上海男篮的新人屡败屡战,输的场次很多,场面却不难看,到全运会决赛的时候,可能就是他们熬出头的时候,这是决策者的如意算盘。
这种如意算盘要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了。那个时候,有人出笔钱,就可以在球队前面按个名字,叫冠名,出钱的图个名,球队得点利,大家都别无他求,互相客客气气,好散好合,但如果现在体育主管部门还打着这样算盘的话,就很OUT了,基本上就是都市里放牛了。现在出钱搞足球搞篮球,叫投资不是叫赞助,男篮里广东、广厦这样的球队,甚至是纯职业化,所有权归企业了,他们考虑的,永远是市场,观众,这是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广东宏远球市火暴,球队兴旺发达,上海男篮门可罗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