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偶然?风之树的果实/掉在你手中,你却浑然不知。什么是时光?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昨天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诗歌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作家、世界诗坛享有盛誉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用华丽的阿拉伯语颤音念出他的《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突然为繁华的上海带来一阵清凉,让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图书馆中爱诗的人们突然沉浸到一种亦忧伤亦深远的意境中,现场变成了一座寂静的花园。
本报上海电 灰白的卷发,深邃的皱纹像树上的纹路,79岁的阿多尼斯看上去像童话中走来的智慧老人,但是因为他的名字与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同名,他又被在场的诗人们称为“最古老的美少年”。世界诗歌日迎来诗坛巨星,上海的诗人们蜂拥登场,用朗读阿多尼斯的诗或向他献诗、献字表达由衷的敬意。更有激情的年轻人跃上桌子,用音量高亢到嘶哑、表情丰富到狂热,把这位诗坛老人的诗情演绎到了极致。
诗歌被中国诗人形容为“震撼”、“读之起鸡皮疙瘩”的阿多尼斯,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13岁时他依照梦境向叙利亚总统献诗,从而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也曾经因为叛逆和倔强抗争权势,被祖国所不容。但阿多尼斯素以“精神上的流放者”自居,美妙的诗歌和博大的思想融为一体。
昨天在上海,当众多的粉丝不断提问,阿多尼斯比着手势,从容应答。他的回答不仅精辟,而且优美流畅如诗。“当哲学沉默时,科学迷惘时,当人类的一切知识因为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而不吭声时,只有艺术和诗歌有许多话说。”阿多尼斯说,“诗歌是所有言说者不能言说时,唯一的言说。”他说,部分神秘主义者和超现实主义者认同,人类的各种矛盾可能集中到一点,而诗歌就在这个点上。“人们相距遥远的心灵会因为诗歌而融合,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将更为强烈。”
以诗歌的战斗性和现代性而闻名的阿多尼斯印象最深刻的中国作家是鲁迅,他也很欣赏李白和屈原。他认为,现代性意味着变革,但是诗人只负责提出新的观念以及改变世界的观念,但不能改变世界。并且,他分析了现代性危险的一面,是把文化变成时装,变成一种时髦。“艺术是对一切事物的创造,艺术不能屈服于任何事物,不能被任何潮流牵着鼻子走。”
这位著作等身的诗人近年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而广受关注。对此,他回应说,他对一切奖项都不关注,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他关注的是如何写出美丽的诗篇,而他认为最好的诗作尚未开写。“我从未放弃对爱与自由的追求,因为放弃这两者,就等于放弃了自身。而放弃自身,整个世界又有何用?”认为数字化和全球化来临而需要更多爱与自由的阿多尼斯许下美丽的愿望,“愿中国的年轻人们有勇气一直追求爱与自由。”
本报特派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