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3版:科教·学生社区
3  4  
PDF 版
· 6名高三保送生要去云南支教
· 可改变考试成绩
可免做部分作业
· 寻找“30年前的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6名高三保送生要去云南支教
想找好心人提供体育用品和音乐器材
  “我和几位同学4月4日就要去云南支教了,但目前缺少体育用品和音乐器材,能不能帮我们找找好心人帮忙。”昨天,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姜索兰打进本报96068热线求助,希望能在最后几天里,“找到好心人,提供体育用品和音乐器材”。

  在高考倒计时不到100天的时候,冷不丁听说高三学生要去支教,还真吓了记者一跳。等姜索兰讲完自己的“彩云之南助学支教计划”,记者才明白过来,这是个保送生支教团——当其他同龄人在复习迎考时,已被确定保送浙江大学的姜索兰也不闲着,她要与其他5名保送生一起,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市勐海县勐宋乡三迈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

  19岁的“老”慈善人士

  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姜索兰,今年19岁,已经是“老”慈善人士。她从小就乐于慈善事业,不仅捐款之类的活动一样不拉下,还常常去义演,为贫困儿童筹措善款。一次她在杭州吴山广场附近的地道里演奏,在地上放了一张自制纸条,写着“您手中握着他们的希望”,没想到却被很多路人当成乞丐。最后辛苦筹到了37元善款,全部捐给了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姜索兰开始思考:贫困地区缺少的仅仅是物质吗?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远在云南的三迈小学,全校近200名学生,只有9个老师,而且都待不长,支教的期限一到就得走,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知识,几乎没有别的活动项目。

  学校的困境引起了索兰的关注。今年年初,她就跟着父亲到三迈小学做了实地考察,孩子们单调的学习生活状况让她冒出一个主意:组织同学去当地支教,让远方的小学生也能体验一回趣味课堂。

  大预班“闲人们”的梦想

  姜索兰现在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大学生预备班,整个班级近百名学生已确定“出路”,有的保送国内名校,有的确定出国读书。与6月份即将面对高考的同学相比,“大预班”的同学显然要轻松多了,但是谁都不愿闲着,想趁现在做点有意义的事,学二外、读预科、打零工……姜索兰的这个特别号召,更是得到了全班的响应。

  因为报名的同学特别多,可三迈小学条件有限,没法接待那么多小老师,姜索兰只能“忍痛割爱”,只挑了5名同学。未能如愿的同学并不介意,默默地组成了一个前期小组,专门协助6人团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例如捐书、捐笔;义卖T恤、文艺义演两项公益筹款;以及“爱心磁带录制”——利用杭外学生口语纯熟的优势,为三迈小学不同年段的每个班级都录制相应的听力材料。

  6个小老师都是多面手

  根据三迈小学的实际情况,姜索兰和大家商量后制订了一张别样的课表,在一周的支教时间里,他们6个人将分别教授:音乐与英语,画画与手工,历史与德育,体育与游戏,地理与文化,普通话与儿歌,6个小老师每人主讲一门课。当然为了充分发挥小老师们的特长,他们还将相互捧场客串,像担任地理与文化课老师的姜索兰,就会去给音乐与英语课的课堂伴奏。

  姜索兰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希望最后几天能找到好心人提供体育用品和音乐器材。”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沈蒙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学生社区 C0013 6名高三保送生要去云南支教 2009-3-24 钱江晚报c00132009-03-2400021;55B45D21DD71326C482575820031E272[A1-沈蒙和≈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