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科教·科技
3  4  
PDF 版
· 空气浮尘减少
促海洋升温
· 测测你
是不是低碳公民
· 子弹射穿
物体瞬间
· 34岁女博士两上《科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4岁女博士两上《科学》
她是浙江人,现在美国从事干细胞研究
  本报讯 美国时间3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刊出了干细胞研究一项新的进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培养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新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培养出的iPS细胞不含病毒载体或外来基因,安全性更高。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第一作者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浙籍华人女科学家俞君英,研究负责人詹姆斯·汤姆森是世界上最早分离出人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干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具有极高的生物医学价值。2007年,俞君英参与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开发出将人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相差无几,称为iPS细胞。当时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界顶尖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上,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从而有望避免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存在的巨大伦理争议和法律难题。这一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成果引起全球高度关注,有望冲击诺贝尔奖。

  恰巧,俞君英近日返回故乡浙江诸暨,记者借此机会采访报道了阔别家乡12年的俞君英的科学研究成果(见钱江晚报3月26日C16版),而俞君英前天刚刚坐飞机返回美国,《科学》杂志27日即又发表了她的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她在干细胞研究上又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身在美国的俞君英。据了解,此前将皮肤细胞转化为类似干细胞需要使用病毒,即用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物质注入皮肤细胞中,促使其转化。这一方法具有引发癌症的风险,也大大限制了iPS细胞的应用前景。

  俞君英和同伴开发的新技术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他们将相关基因添加到称作质粒的DNA环中,然后利用“核转染”方法将这些质粒导入人的包皮细胞中。质粒中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能够使包皮细胞重新编程成为iPS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几轮分裂后会失去质粒,研究人员就可以分离出不含质粒的iPS细胞。

  俞君英等人在论文中说,新开发出的技术是目前唯一可培养不含病毒载体和外来基因的iPS细胞的技术,也消除了人类应用iPS细胞的重大障碍。

  俞君英1974年生于诸暨市阮市镇檀溪村, 199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汤姆森实验室工作,开始干细胞研究。        本报记者 朱国平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科技 B0002 34岁女博士两上《科学》 2009-3-29 48257178002CE175482575870034AB53[A5-一≈B1-朱国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