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科教
3  4  
PDF 版
· “双语班”面试,欲揽优秀生
· 都市人行走在天上和地下
· 二手书交易火爆
· 李欧梵名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都市人行走在天上和地下
本报记者专访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
  金融海啸正影响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文化学者也开始反思现代化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昨日上午,30多位国内外文化研究学者聚集在杭州,讨论1500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并把这段历史概括为“都市繁华”,以期从历史城市的描摹中找到解开现代城市困惑的方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中文口号,但在面对世界上许多城市存在的问题时,人们对此有所思考。比如,有人会认为“城市是万恶之渊”,城市的“现代性”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人口稠密、犯罪率高等等,所以有人会质疑,城市真的让生活美好吗?不同学者都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昨日,在几十位中外学者讨论1500年都市繁华时,记者遇到了曾最早提出上海香港“双城记”的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李欧梵教授。

  人们只能走在天上和地下

  “现代化把城市变成了无法行走的城市。”李欧梵端着一杯咖啡,他的口气带着些许的遗憾和失望。李欧梵曾被朋友评价是香港高校的另类,治的是学术,玩的是潮流,过的是生活。他也曾一度被追捧为小资偶像,面对发丝油亮的李教授,记者很想听听他的另类观点。

  “你看,我们的城市已经都被摩天大楼和汽车占据了,人们只能走天上和地下的人行道。马路都让给了汽车,东京人都是在地下走路的,柏林也是地铁相当发达的城市。看到问题了吗?房子造得很高,很豪华,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种钢筋水泥森林应该引起文化人的反思。”

  为了充分表明立场,李欧梵突然手在空中一挥:“噢,我对迪拜的建设有不同观点。你知道那个世界闻名的奢华的人造城市,在一块沙漠里造出来的。他们雇佣东南亚的廉价工人,进行最大利润的资本运作。但是现在这种运作方式的坏处已经显现,就是现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我是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我会开车,但我反对开车。你一定会问我在美国居住不开车怎么生活?对,很多人问过我,其实我住在波士顿,那是个不大的城市,可以不用开车。作为学者,我所反思的是,我们现代的生活在不少方面并不一定比1000年前的城市生活更好。现代经济发展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经济收入,让人们可以到处消费,但这就是美好生活吗?我看不一定。香港的高楼大厦很多,人们出门都要开着汽车,他们更把汽车当成是一种身份的炫耀。”

  我现在提倡的是“多城记”

  上世纪90年代李欧梵曾发表文章《双城记》,点明香港是上海的“她者”,两座城市互为“纳者”的关系。一时之间,上海、香港“双城记”的提法深入人心。因为曾最早提出上海香港“双城记”的观念,他也经常在各种场合被问到两座城市的对比印象。在他看来,两座城市有着相似之处,将来会在相互依存与较量中共同发展。而在昨日,李欧梵说现在他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双城记”,而是“三城记”,甚至“多城记”了。

  “其实经常表面看似两个不相干的城市,也可能存在着互动。芬兰的赫尔辛基有很好的歌剧院,巴黎的建筑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上海衡山路上的酒吧和餐厅翻修后仍然有‘前世’的故事,这些世界城市都有一些内在的共同点。”

  当记者提到杭州的特点,李欧梵教授举起手中的咖啡杯示意我看窗外,窗外小雨初歇,石板路上浸润着暗绿的青苔,“杭州是一座‘静态’的城市,杭州仍然保持着这座城市的悠然,让人有坐下来喝茶赏景的心情。”

  小资偶像其实喜欢平淡

  谈“双城记”,不能不谈《上海摩登》,这本书使“李欧梵”三个字变成小资文化的符号。对此,李欧梵微微一笑:“听起来我有点飘飘然。虽然对小资情调我是有所批判的,我认为,小资情调、商业文化这一套不应与中国历史相隔离,而要游离于二者之间,让它们相互撞击。但是听说白领都爱看我的书,这也迎合了我的初衷。《上海摩登》我故意写得浅显,写得形象,而不是用学术语言,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懂。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唱高调,我就要唱一个最大的反调:绝不做大事,只做小事。我是狐狸型的人,对那些小的细节性的东西颇有兴致,而不是像刺猬那样努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系统。” 本报记者 王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 B0001 都市人行走在天上和地下 2009-3-29 48257178002CE1754825758700543C0F[A5-一≈B1-朱国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