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日前,向来低调的福建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因“捐股行善”而再次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曹德旺确认,将捐出市值高达38亿元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曹的这一举动,招致的却是一片质疑之声。有的觉得他在“作秀”,有的称其“别有用心”,甚至有人疑其“暗度陈仓”。
慈善本是一种良性的社会互动。在一个需要慈善而又慈善不足的社会,既需要有更多富豪积极行善,也需要我们逐渐改变对于富豪以及富豪行善的猜疑心态,这样才能让慈善之花开得更好更茁壮。因此,不妨让我们丢掉猜疑,为曹德旺喝彩,让更多的善举在掌声中成长。
网友的一片质疑之声,当然并非全然没有道理。作为一名百姓,许多人看惯了富豪们极尽挥霍的洒脱表现,也见识了不少富豪们“无利不早起”的刁钻劲头。一场场豪华婚宴,一次次奢华葬礼,富人们的豪奢之举在吸引着公众眼球的同时,也刺激着公众神经。在一次次毒奶粉、毒大米、毒皮蛋等等系列无良商业行为之中,富人们的形象在公众的心目中更是备受诟病。在种种灾难面前,多数富豪的身影却很难寻见甚至闪躲在后。如此巨大的反差,日益加深而不是消融了公众与富豪之间的隔阂。
此种隔阂,让富豪们变得有些脱离公众,有老总甚至呼吁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带薪休假等有利于公众的政策。而对大多数公众而言,富豪们大多“为富不仁”,都是“吝啬鬼”、“黄世仁”。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哪怕富豪们有再多慈善之举,哪怕富豪们将自己的身家全部捐出,都不能轻而易举地打消公众心中的猜疑。
在很大程度上,富豪们因此陷入了一个行善的尴尬。你不捐,显然就是为富不仁,你捐了,很有可能是为了“赎罪”,是为了“买名声”,是别有用心。对于曹德旺捐股行善的种种质疑,只不过是这种尴尬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已。
尴尬一深,富豪和公众就都深套其中。公众依然对富豪不依不饶,而富豪们行善就得尽可能遮遮掩掩。一种原本的善意,就这样演变成了“仿佛是偷偷摸摸的勾当”。你一旦高调行善,你就得经受民众投来的诸般质疑。这样,富豪们心中的“善之花”当然就会日渐枯萎。曹德旺的举动,显然是这样的一朵“善之花”。他的作为,或许将带动众多富豪们的行善。这样的“善之花”也需要阳光雨露的精心呵护,在这些呵护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公众对于这种善行的肯定和赞许。而对其危害最大的,也莫过于公众无穷无尽的质疑之声。
印度谚语云: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就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对于曹德旺等富豪们而言,他们面临的尴尬或许就在于现实跟不上灵魂的步伐。这现实,即在于公众对于富豪们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隔阂甚至仇视。其实,无论曹德旺捐股行善的行为是否包含有“作秀”的成分,也不管其是否真有着种种其他目的,我们都不妨先投以信任和赞许的眼光,让更多的善行在现有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富人行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行善的制度也可以逐渐完善,行善的途径也可以逐渐多元,但这些如果没有公众的信任与喝彩,慈善永远只会是个案,而不会是一个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一种行动、一种风气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