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4版:浙江新闻·访谈
3  4  
PDF 版
· “歼十”壮美迫降最少值2个亿
· 临危不惧的李峰
· 本报资深编辑李盾力惊呼:徐勇凌是我的发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家乡的飞行员徐勇凌独家为本报读者解读——
“歼十”壮美迫降最少值2个亿
英雄李峰成功迫降背后的故事
  我从去年11月初就开始了关于无动力飞翔的深入研究。近日,得知飞行员李峰成功处置歼十飞机发动机停车的重大险情,他带回来的数据和技术资料是弥足珍贵的,而飞行员在处置险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和冷静,给予我们多重的启示。

  于是,我第一时间飞到了李峰所在的部队调研,获得了宝贵的资料,在这里我向家乡父老解读一下英雄李峰成功迫降背后的故事。

  速度速度,保持最佳速度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通过采访了解和收听飞行员空中通话的录音,对李峰的迅速判断和决策印象深刻。选择返场是此类情况下的最佳选择,然而在返场时李峰却采取了一般飞行员意想不到的方案。

  发动机故障情况下一般人想到的是收小油门,减速到经济速度返场,而李峰只是将油门控制在中等偏小的转速,飞行速度更是控制在550公里/小时左右。而这恰恰是距离机场较远时的最佳方案,其优点在于可以尽早返场,确保时间。李峰所采用的方案在飞机驾驶手册里并没有写明,他能考虑到速度的重要性,并采用最佳方案返场,不能不说是他飞行天赋的体现。

  事实证明,正是李峰所采取的方案,延缓了发动机停车发生的时机,为成功迫降争取了宝贵的机会。

  应对危机的措施得力

  发动机告警后飞行员第一反应一定是紧张,但紧张过后就必须立刻清醒过来,李峰做到了这一点,他通过冷静地判断形势,意识到发动机很可能会发生停车,此时他能做的只有两条,一是延缓发动机故障的扩展,二是做好停车迫降的准备,他利用飞机较快的飞行速度,和剩余的发动机功率,尽可能地维持飞行高度,为迫降创造条件。李峰的先见之明在这次成功迫降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知道发动机停车很快就会发生,迅速作出了建立迫降航线的决定,就在他预计三转弯的一瞬间发动机停车了,而此时,局面完全在李峰掌控之中,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幸运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人说李峰是飞行天才,飞行员仅凭观察外界景物就能操纵飞机成功迫降。的确这需要灵感和天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李峰对事业所投入的专注与勤奋。

  2007年,我来到李峰部队进行新机空滑迫降理论教育,课后李峰是提问题最多的飞行员,其中关于为什么要控制迫降速度大于有利速度50-80公里/小时,他理解得很深刻。

  就在这次险情发生前一个月,李峰来到模拟训练中心进行停车迫降的模拟训练,在训练中他向教员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模拟迫降的转速是多少?而这恰恰是模拟程序上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把理论和试验所得数据告诉他时,他兴奋地告诉教员,这也是他计算的结果。可见李峰这次成功的处置不是偶然的,一个有准备的人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他通过自己的专注与勤奋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

  104秒 搏出生天

  这不是一般的发动机空中停车,留给李峰处置的时间只有104秒,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意想不到的险情接踵而来。姿态和大气参数显示消失,这在歼十以往的空中停车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李峰在讲到当时的情景时是这样说的:“停车后情况异常复杂,座舱内红灯一片却异常地安静,此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操纵飞机向跑道内滑翔,只要能滑进跑道我就成功了!”

  他抓住了成功的关键。对正跑道后距离只有不到3公里,留给他的时间更少了,放起落架、放减速板、一连串的动作迅速有序完成了,当指挥员指挥他向后对,他意识到下滑轨迹有点高了,他又迅速推杆调整高度,高度80米按照要领拉杆做着陆动作,优美的着陆姿势接地一切都像是在表演。

  指挥员的一连串口令从耳机内传来:“放伞、拉应急刹车,减速!”可是伞放不出来,飞机的减速更加困难,滑行1000多米后飞机的机头居然慢慢低下,李峰又遇到前起落架收起的险情,尽可能地拉住杆,延缓机头的下俯,减速,减小飞机的损失,尽快停止滑行,在李峰迅速有力地操纵下,飞机只继续滑行了400米就被制服,安静地停下了,李峰喘了口气,一切终于结束了,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在媒体采访我时我说这次成功的处置,除去飞机的价值不说,仅就其理论和技术价值而言,最少值2个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访谈 B0004 “歼十”壮美迫降最少值2个亿 2009-3-31 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18;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21;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17;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16;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15;钱江晚报b00042009-03-31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