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闻的男生出国留学,能学到什么呢?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广电新闻班毕业的杨青晖,赴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攻读媒体与文化政治硕士学位学成归来,现已进入杭州某跨国公司的公关事务部任职。他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留学收获。
回国前,他花费一个月时间玩转欧洲。一个大背包,一张地图,只身一人就上路了,他睡过雅典飞机场,丢了钱包和学生证,甚至在从德国去瑞士那个零下3℃的夜晚,因为火车晚点在电话亭里站了一夜。住青年旅馆的日子,他同上铺新结识的兄弟交流旅行心得,与一个美国人共享一瓶酒,听一对瑞典兄妹讲述打猎的故事……他认为“这些经历很锻炼人,所有的计划和对外沟通全部靠自己完成”。
他赴英时,是有吃苦准备的,偷偷练了厨艺,在英国的第一周,室友吃了7天面包,而他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他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攻读硕士学位,“我们没有班级概念,上课大多需要学生自己发言,导师有时只是双手环胸看着学生们激烈论辩。这就需要在不上课的那一天,阅读两三万字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外国教授认为中国学生勤奋、聪明、礼貌,但普遍缺乏挑战精神,崇拜权威,不适应小组讨论等形式的集体学习。杨青晖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他的专业课,媒体与文化政治的核心课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这是从全新的、理论的角度对媒体与意识形态的研究,杨青晖说:“随着思考深入,终于把媒体和新闻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了。”
而最困难的是第一学期考试阶段,两周要写成总共6000字的论文,参加两次考试。每天只有2~3个小时的睡眠,夜里紧张得出现盗汗,他都挺过来了。
杨青晖回国应聘时,跨国公司的面试官问他留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现在具有批判性思维,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的改变”。
本报通讯员 杨立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