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科教·生命
3  4  
PDF 版
· 6日上午
8校长齐聚本报
· 10岁失学男孩昨天进课堂了
· 高三支教团
出发赴云南
·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角膜捐给邻床病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前人家说我长得好看,就是一双眼睛最好看,
现在最好的东西要没了。但角膜能捐给人家,也算是安慰。”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角膜捐给邻床病友

本报通讯员 傅跃增 本报记者 王蕊
  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住同一间病房,28岁的朱国平,因为眼底病变眼球萎缩要接受眼球摘除手术;39岁的陶小根,因为病毒性角膜炎左眼视力几乎全部丧失。

  昨日中午,两台手术同时进行:在浙医二院眼科医生晋秀明博士的巧手下,快速分离出朱国平被摘除的健康的眼角膜,移植给了陶小根。

  “这是最‘新鲜’的角膜,对受者视力恢复有很大好处,作为医生,我要向朱国平致敬。”晋博士说。

  他有一双好看的眼睛

  昨日下午,记者在病房里见到了这两位隔壁床的病友。这一场手术意义非凡,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光明希望因为一片角膜紧紧联系在一起。

  28岁的朱国平住浙二眼科43床,他靠在病床上,正在测体温。“我是考虑了一个月才来的,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以前人家说我长得好,就是一双眼睛最好看,现在最好的东西要没了。这个角膜能捐给人家,也算是安慰。”

  朱国平讲话声音很轻,露出腼腆的笑。

  手术过的左眼包着纱布,但露出的右眼炯炯有神。朱国平16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苦。20岁时,他报名参军,却因为左眼视力不好没能通过体检。此后,他做过保安、快递员,经常骑摩托车跑来跑去。“眼睛看不清楚,后来开始痛,我就失业了,只好在家里开了一个杂货店维持生活。”

  朱国平一直很平静,这让记者觉得他不太像一个80后。

  就在他讲话的过程中,隔壁床的陶小根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陶小根左眼也蒙着纱布,他好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憋不住说了一声:“原来就是你啊!真的感谢你!”说着,他探过身子激动地握住了朱国平的手。

  他左眼视力几乎丧失

  陶小根是温岭人,患病毒性角膜炎好多年了,左眼视力每况愈下。“我做的是车床工,有时候车一个直线的零件,一个看不准就做偏了,很耽误事。”

  陶小根是昨天收到晋秀明博士的电话的。“我两年前就在浙二做了登记,希望有机会做手术,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兄弟谢谢你!”陶小根说话时脸红了,每个字讲得都铿锵有力。

  朱国平告诉记者,自打陶小根昨天一早住进他旁边的病床,他就知道自己的角膜是给陶小根的。“医生跟我说现在角膜特别紧缺,等待的病人很多,我做了件好事,还特意仔细看了看他的样子,估计跟我一样也是实在人,我为他能恢复光明心里暗暗高兴。”

  受助者今天就能恢复视力

  可是朱国平一直没有告诉陶小根,他就是要捐角膜给他的人,尽管陶小根一边接受检查一边跟医生说“真是谢谢那个好心人。”

  这话朱国平都听在心里,面露微笑,对于失去眼球的他来说,这也是个安慰。

  看得出,朱国平生病前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失去眼球对28岁的他来说太残酷了,最后还是女朋友安慰他,不要放弃对生活的信心。既然眼球保不住了,就让这枚依然透明的角膜为那些失明的人带来光明吧。

  为朱国平做手术的高涛医师说,过段时间,就给朱国平安装义眼。

  晋秀明博士说,陶小根接受的是最“新鲜”的角膜,活体移植对他的视力恢复非常有利,如果顺利,陶小根今天就可以恢复一定的视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生命 A0012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角膜捐给邻床病友
本报通讯员 傅跃增 本报记者 王蕊 2009-4-4 钱江晚报a00122009-04-0400007;钱江晚报a00122009-04-0400006;钱江晚报a00122009-04-0400011;钱江晚报a00122009-04-04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