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位叫马福成的10岁男孩,因不符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的相关条件,辍学在家2个月。
4月1日,本报报道了这个孩子的故事。马福成是一个喜爱学习的男孩,做梦都在喊“我要上学!”
消息见报后,大家都在关心马福成,希望他能早日走进校园。我们联系了西湖区专门招收民工子弟的杭州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许政频表示,愿意接收马福成。许校长在电话里说:“看到该上学的孩子没在学校里上学,我就觉得难受,让他先来吧!”
当记者把这个消息告诉马福成后,他一夜未眠。昨天,他早上5点就起床了,并戴上了红领巾。
在会议室里等待的时间里,马福成很紧张,一直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倾听校长跟妈妈说的每一句话。等到许校长说,能进教室的时候,这个肉墩墩的孩子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但小脸仍然绷紧着,他在等着一个挑战。
马福成的新班级是三年级(2)班,走进教室,抬眼就看到黑板上早就写好了“欢迎新同学”的字样,同学们正在上班主任谭老师的语文课。
一看到马福成进来,同学们都好奇地停下了朗读,充满期待地望着新伙伴。马福成走到讲台前,用不洪亮地声音自我介绍:“我叫马福成,来自青海西宁。我喜欢骑自行车。”台下的孩子们一下子议论开了,纷纷举起手向小福成介绍自己。
当马福成坐到了谭老师特地为他安排的教室中间的一个位子上时,很多小朋友围上来跟他握手,马福成笑了,笑得很开心。妈妈站在教室门外,悄悄地拉着记者说:“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笑得这么开心了。”
马福成终于进课堂了,但为了让他真正成为学校正式的一员,当妈妈的也不能闲着。
许校长说,按照规定,马福成是不符合入学条件的,“马福成现在还没有学籍,他要继续在这里读下去,有些证件还得抓紧办。”许校长给了马妈妈一个期限,希望她在6月底前,能把一些证件,比如营业执照等办下来。
许校长由衷地对记者说,他希望像马福成这样的孩子,以后会越来越少,“务工人员到杭州来,一定要先了解杭州的一些规定,特别是子女在杭就学的相关条件,如果盲目地把孩子带出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上学问题。”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