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一大早,记者接到嘉兴志愿者协会一名会员的求助电话,说是他们帮助的一对“孩子夫妻”马上就要做父母了,医院要求先交2千多元“分娩费”,但志愿者募集到的经费只有1760元。
连生孩子的费用都要靠人募捐,将来他们怎么抚养孩子呢?记者连线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所,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第一个听电话的是来自四川的刘胜余,他说自己2002年来嘉兴打工,在一家染料厂工作,月薪1800元左右,除了每月给自己留下200元生活费,其余全部寄回老家给患有精神病的老婆治病。家有7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田头干活。
刘胜余的儿子小刚21岁,只读到初一,因为成绩不好,没兴趣读书,在2006年到嘉兴一家箱包厂打工,每月只挣三四百块钱。在厂里,小刚认识了来自重庆的19岁女孩小凤,两人在外面租房同居,未到结婚年龄而当上了“父母”。小刚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事’,觉得好玩,等后来知道有了孩子就舍不得打掉了。”小凤在电话那头也哭哭啼啼地说,好多人知道他们养不起孩子,建议送福利院,或是送人,“我死了也不送!”
下午,小凤顺利产下一名3700克重的健康男婴,全家人悲喜交加。刘胜余声声叹气说:“三四百块,我儿子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怎么养得活老婆和孩子!”
记者从志愿者那里获悉,刘家日子非常困难,常常揭不开锅。嘉兴人网已经组织募捐活动,用“暂借给刘家”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目前的难关,希望小两口今后能够自食其力偿还。并希望把他们的遭遇告诉所有与他们相似的年轻人,生命不是拿来“玩”的,好好珍爱自己。
本报通讯员 胡佳
本报记者 丁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