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浙江新闻·街坊
3  4  
PDF 版
· 沪杭高速
桐乡段
被堵4小时
· 温州回应“安置房事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回应“安置房事件”
网络名单属实,但“挪作官员低价房”并不完全属实
本报记者 苗丽娜 孙燕
  昨天温州市政府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终于作出正面回应,本报记者下午专程采访了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佩静和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督察室负责人吕耀玲。

  网上清单属实,房价基本与市场价持平

  “网上的这份清单是属实的!是我们部门上报到市政府的材料。”金佩静说,但网上所说“温州旧城改造安置房被挪作官员低价房”这点并不完全属实。她解释,当时温州房价正是低迷期,比如莲花大厦暂定的80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基本与市场价持平。网上把近两年的房价当作了2004年的房价,这太夸大了。”

  “暂定”价是当时房产界不成文规则

  记者问:“94套卖给外部人员的房子,为什么大多是卖给了官员?其中49套房子还是卖给旧城改建指挥部内部人员的,这是巧合?还是卖的对象和渠道比较特殊?”

  金佩静答,2004年至2005年,温州市尚未开展商品房网上销售工作,就以“暂定价”销售政府房源,当时购房者可以通过“多渠道”得到消息购买房子。从2007年3月1日起,温州市才对各类商品房一律实行网上销售。同年12月起,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房源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销售。

  “以‘暂定价’卖给市民,这‘暂定价’以市政府确定的当时同一地段安置户增购的市场价作依据,当时的房开公司都这样做的。”金佩静表示,这是当时房产界不成文的规则。

  当时房产低迷,谁都可以买多余安置房

  “如果当时你有钱,知道了这消息,也可以买的。”金佩静告诉记者,将房子以商品房销售出去,以回笼资金,保证改建区安置房建设顺利进行。

  记者又问:“网友称将最好的顶层房和跃层房卖给了官员,他们觉得这有以权谋私的嫌疑,能否作出解释?”

  金佩静表示,这是没有根据的,工作人员和官员没有以权谋私,内部人员只是知道了有多余房子买,就买了,很正常。

  “当时温州房产在低迷期,不仅官员可以买,当时你有钱也可以买。”金佩静很肯定地告诉记者。

  金佩静还表示,这批94套房子对外以暂定价“销售”,之后我们报给市政府去核定价格,决定补差价是多少,但现在还没得到批示。最终的房价拖至2008年底尚未确定,所有购房人至今未拿到销售发票和房产证。

  最后,金佩静再次强调,在大南门等地原地拆迁户的住房早已安置,这些名单上的房子确实是多余的房子。

  购房要付现金不能按揭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督察室负责人吕耀玲。

  记者问:他们是不是低价买房?

  吕耀玲答:到市场上买房子我是不在行的,但我听人家说,这个价位和市场价是差不多的,他们当时是要付现金的,还不能办理按揭。

  记者问:什么人能买安置房,什么人不能买,这个标准是怎么定的?

  吕耀玲答:我也不清楚,可能是有人提出有住房困难,领导考虑。

  安置房事件的网上发帖人“kekemingtian”提出,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为掩人耳目,叫原先直属的价格评估所(华正房产评估所)评估一个远低于市场的“市场价”。大南门顶层跃层,市场价4万元以上,而评估价只有1万元左右……

  那么当时以暂定8000元/平方米拿到温州市中心的房子,到底算不算是内部“优惠价”?

  记者查阅了2005年12月7日的温州晚报,其中的住宅交易价格中,提到莲花大厦同地块的大南门住宅的最高价格为11500元/平方米。

  本报记者 苗丽娜 孙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街坊 B0002 温州回应“安置房事件” 本报记者 苗丽娜 孙燕 2009-4-10 钱江晚报b00022009-04-1000017;48257178002CE175482575930047260F[A1-苗丽娜≈B1-陈学东];钱江晚报b00022009-04-1000023;钱江晚报b00022009-04-1000019;钱江晚报b00022009-04-1000018;钱江晚报b00022009-04-10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