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4月17日
“钱报红人馆”
《南京!南京!》
主创要来
· 《风声》这周末就要来了
· 四明南词,谁来传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姐下楼的场景,就能唱上几个小时
年轻人直喊受不了

四明南词,谁来传承?
通讯员 凡子 本报记者 屠悦
  近日,几位年逾古稀的原宁波曲艺团四明南词演出队队员找到记者强烈呼吁:“后继乏人,严重断档啊。我们之后,谁来传承?”

  曾经的辉煌:

  常常一出门就是两三个月

  每周两天,陈祥源、钱元明、陈雪芸和励成龙这4位老人都会聚在一起吊嗓子。他们是上世纪50年代末宁波戏曲学校曲艺班的成员。陈祥源告诉记者,他们怕手生了,所以要坚持练,“我们恐怕是四明南词最后的传人了,要是我们都不坚持,四明南词怕是没人会唱了。”

  “四明南词”产生于明末清初,俗称“宁波文书”,后改称“四明南词”。宁波历史上出现过崇德社、永裕社、引凤轩等一批四明南词行会组织,最有名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丝竹歌咏班”。

  回忆起当年的“巡演盛况”,陈祥源很是得意:“那时候我们常常一出门就是两三个月,奉化、北仑、镇海甚至舟山都去演过,一场观众有上千人呢!”1981年,宁波曲艺团解散,四明南词演出队也不复存在。和大多数曲艺的命运一样,它也开始走向濒危的边缘。

  难度在哪:

  会的人少,能接受的更少

  “虽然四明南词在解放前已经衰落,但也还能找出二三十个人。现在,可能用几个手指头就能掰得过来了。”宁波群艺馆负责非遗保护、普查和研究工作的馆长助理孔燕告诉记者。

  从1984年成立曲艺音乐集成编委会、汇编“四明南词”资料到现在,宁波市有关部门对四明南词的保护、发掘和抢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2007年,四明南词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孔燕坦言,较之甬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明南词的传承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四明南词的慢节奏与现在生活节奏不太合拍,导致当代人难以欣赏,比如四明南词里光描写一个小姐下楼的场景,就可以唱上几个小时!而四明南词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唱功好,有戏剧基础,而且还要至少会一种乐器。”

  专家提议:

  恢复宁波曲艺团

  “四明南词的传承光靠业余的力量不行,最好能落实到一个专业文艺团体上。”一直关注四明南词生存和发展的市群艺馆非遗专家王永棠,向记者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恢复宁波曲艺团,依托专业曲艺团队来做好四明南词传承人的培养工作。  

  在王永棠看来,宁波曲艺团的成立也很有必要,曲艺还是有市场的,关键是要有吸引观众的东西,“郭德纲的红火,就是证明”。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D0003 四明南词,谁来传承? 通讯员 凡子 本报记者 屠悦 2009-4-14 48257178002CE175482575970022D64A[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