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6日宣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在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之下,我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据新华社
一揽子计划初见成效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特别是在3月份出现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
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外需急剧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内需,一季度依然实现了6.1%的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而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了2.2个百分点,经济大幅下滑之势明显收敛。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一季度6.1%的经济增速中,4.3个百分点来自消费,2个百分点来自投资,而出口的贡献为负0.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双加快”,支撑起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加快了4.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铁路投资增长102%。这说明,从去年底开始实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新项目密集开工,基础设施投资猛增。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中央扩大投资的政策效果将继续发挥作用。去年中央扩大投资的1000亿元已全部落实,今年初的1300亿元投资计划也已下达了1100亿元。未来投资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经济仍存下行压力
据李晓超介绍,一季度,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国内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但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增速加快4.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
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降幅缩小。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62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是否企稳仍待观察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国民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基本遏制,开始出现企稳回暖迹象。但由于外部环境仍在继续恶化,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只要我国坚定贯彻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中国经济有回稳的迹象。从现在的变化看,中国经济的底部已经比较清楚了,可能就是今年一季度。
持谨慎观点的专家认为,从3月份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已经在明显减缓,或者说开始出现企稳的迹象。但现在还不敢说经济已经有了企稳的趋势。现在企稳回暖的信息不少,但是一些关键数据,实际上应该说并不是很稳固。
姚景源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难判断,世界经济不能说已经见底。这是影响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不确定因素。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好转迹象能否转变为趋势性变化还有待观察。
这些困难包括: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还是面临很大困难,工业增速相当于过去正常增速的1/3,开工不足。出口下降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就业形势还是严峻的。
中国GDP环比数据
有望明年公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6日透露,已在内部进行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核算工作,可能在明年适当时候公布GDP环比数据。
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GDP环比核算比同比核算要复杂,并且要剔除季节和节假日因素。中国的节假日和国外不一样,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技术方法,要加强研究。
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公布的季度GDP数据为环比(比上一季度),而中国公布的数据为同比(比上年同一季度)。相比之下,环比数据更能明显看出经济走势。
在GDP核算方法上,李晓超说,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支出法,中国采用的是生产法。目前,中国也在试算支出法GDP并对外公布,但还是以生产法核算的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