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在杭说航天、说父爱
· 初期:两手空空,一张白纸
· 自力更生,誓死“上马”
· 大讲堂预告
· 从“凯旋梦”破到捷报频传
·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得105分
· 父亲梁启超给我们平等的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梁思礼:
在杭说航天、说父爱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袁春宇 整理 尹炳炎 摄
  上周末,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85岁的梁思礼先生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畅谈中国航天科技;作为梁启超的第5个儿子,他还透露了自己鲜为人知的的家庭教育以及父亲对他的影响——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自古就有,在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有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国家,公元10世纪,我们已经有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记载。14世纪末,中国人万户,手持风筝,在椅子上绑了很多火箭,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上天。虽然他失败了,但他仍被公认为世界是第一个实际尝试上天的人。

  为什么人类对进入太空这么感兴趣?因为太空有着无可替代的资源,这不是一般的物质资源,而是环境资源。这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资源:

  第一是航天器,比如卫星、飞船、空间站等,它们是相对地球表面的高位置资源。卫星居高临下俯瞰全球,在军事上、民用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用一组数据对比,大家就明白了。

  一般飞机飞行的高度大概是10公里左右,它能看到地球表面的0.08%。再看近地轨道卫星,大概离地面200~300公里的时候,它就可以看到地球总面积的15%,视野扩大了15倍。而在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上(离地面35800公里),可以看到地球总面积42%,视野扩大了530倍。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可以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利用。有了这种太空高位置,人类文明前进了一大步。

  第二个资源就是微重力资源,卫星和空间站能够环绕地球飞行是由于卫星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互相抵消,因而在卫星里面或者是空间站内呈现微重力环境,平常的术语就叫失重。

  这种环境在地球上很难模拟,目前训练宇航员就是用飞机做抛物线飞行,可以得到二十几秒钟的失重状态的训练。但想保持长时间处于微重力环境里,在地面上无法得到,因此微重力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太空资源。

  第三个是太空的高真空度、高洁净度、高能离子辐射和大范围高低温变化等等环境资源。这些环境跟刚才说的微重力环境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进行很多地面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像特殊材料的制备、机体的生长、高强度的演练等。另外在太空上空气稀薄,甚至没有,所以基本不存在电磁波的传播,全频率的辐射,以及吸收、折射、散射,所以太空又是天文观测的理想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06 在杭说航天、说父爱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袁春宇 整理 尹炳炎 摄 2009-4-21 钱江晚报d00062009-04-2100030;517832D0E00E58774825759E003E8F3F[A5-章咪佳≈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