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杭州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请你问诊
“挂号黄牛”
· 32口人的汪家将“立”在中山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山路11处历史碎片方案公示
32口人的汪家将“立”在中山路
这个大家庭就是本报推荐的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杭建
  今年国庆杭州中山路开街,汪家32口人就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全家福雕像。昨天,包括 “四世同堂”雕像在内的中山路11处历史碎片实施方案在红楼公示。

  11个历史碎片方案中,最夺人眼球的当数名为《四世同堂》的雕塑,它展示的是一幅老墙门前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而雕像的原型就是中山路上的一户人家。

  读者可能还记得,去年,本报和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联手推出的“寻找中山路上的四世同堂”活动,有着32口人的汪家从118户家庭中脱颖而出。(见2008年1月24日D1版)

  这个家庭中,最年长的是吴儒珍老人,今年已87岁高龄,她从小住在杭州中山路的行宫前(现在的惠民路)西府局,家里经营过当时杭州城3大绸布庄之一的元泰绸布庄。如今汪家已有32位成员,现在大部分人还在中山路一带住着。

  这组32人雕像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拍全家福。“老太太肯定是坐在最中间的,然后按辈分把其他人分在两边,长辈都靠中一些,基本上每户小家庭都会聚在一起。”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介绍说。

  要制作这32个人雕像,工序复杂,分为7道:素描写生、泥像塑造、构图创作、放大制作、翻制模型、实材加工、拼装组合。

  “我们5月初会开始制作人物的泥像,2个月后就能看到成型的雕像了。”杨院长告诉记者。在早些时候,他们已经把汪家全家人的照片都采全了,“人物要摆什么姿势都按我们的要求来,侧面、正面、全身都要有。现在就等着完成第二份定稿,开始进入制作这个重头戏阶段了。”杨院长说,他们会先制作30厘米高的小泥像,然后再把人像进行放大,最后会被加工成铜像,最终成型的人像要比实际的人高一些大一些,但在户外的视觉效果上会和真人差不多。

  杨院长介绍,这32个人像并非一个个分开来做的,而是分小组来做。比如,这组可能是五六个人一起的,另外一组可能是十几个人。最后才把这些拼在一起。

  杨院长说,争取在今年9月中旬,这组雕像就能出现在西湖大道与中山中路交叉路口西北侧绿化带内。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杭建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3 32口人的汪家将“立”在中山路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杭建 2009-4-23 48257178002CE175482575A000475502[A1-余雯雯≈B1-卢楠];钱江晚报a00032009-04-2300021;钱江晚报a00032009-04-23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