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就业寒冬,大学生毕业生该怎样定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昨天,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请来了杭州数十家企业的人事经理,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寻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良方。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吴向明坦言,正如外界所知的一样,到目前为止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不是我们不招人,而是有的大学生对待遇的要求过于短视。”一位人事经理讲述了不久前在高校中的一次招聘经历,让人感慨,“当时我们要招两名生物工程方面的员工,召集了一个教室的学生面谈待遇问题,我们提出的待遇是2200元一个月,包食宿,结果教室里的学生走了一半,我们又说要去外地工作,剩下的学生又走了一半。”
一家外贸企业的人事经理表示,现在大学生就业常常会有误区,就是妄谈职业规划,“我觉得最好的职业规划,其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以为做外贸就只有国贸专业的学生才能去应聘。”现在的人事经理也鼓励大学生们可以更多地跨专业择业,“在很多招聘会上,一些大学生一看自己不是学那个专业的,就先知难而退了,其实就像做外贸,只要你的英语过关,不一定非得是学国贸专业的学生才能来应聘。很多外贸公司里一些非专业的人才也做得得心应手。” 本报记者 袁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