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应该怎么做,第二步应该怎么做,第三步应该怎么做……”望着作业题目,她只会反复想着老师说过的做题目要领,却没法关注题目本身,更谈不上做题目。这位湖州安吉的高三女生王逸(化名)昨天住进了湖州三院的身心科病房。心理科主任医师沈鑫华诊断王逸得了典型的强迫症。医生说,像她这样高考前出现心理问题的自今年2月来明显增多,而且多为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在门诊部,记者看到同样患强迫症的湖州某重高的高三学生林芳(化名)。只见她面容憔悴,情绪低落,而陪在身边的妈妈一脸的着急。原来林芳成绩优异,做事特认真。自从进入最后阶段的复习以来,她认真地在书本或笔记上画重点,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和层次,她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笔画记号。发展到最后,所有纸质的复习资料都被她画得没法看清原本的内容了。
来自湖州某中学的沈勇(化名)近段时间把父母折腾得够呛。据他父母介绍,近来孩子脾气暴躁,容不得父母发出一丁点声音。尽管父母从看电视到走路声音都降到了最低分贝,沈勇还要冲父母发火,嫌他们声音大,影响了他学习,甚至父母吃饭的声音沈勇都无法忍受。
沈鑫华医生介绍,沈勇这样的焦虑症是高考的压力太大引起。孩子对自己的要求高,过分追求学习效率,容不得自己的一丁点疲劳、懈怠,事实上人不是机器,追求过分了往往适得其反。
为此医院一方面给以药物治疗,一方面加强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耐心与病人讨论他的行为和思想,修正他的偏差,以正确的认知来替代。
本报通讯员 赵元英
马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