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钱塘江流域富阳市境内,近200名省、市渔政工作人员和当地渔民将一网网的中华鳖苗、中华绒螯蟹苗、三角鲂鱼苗、花鲢鱼苗等倒入了宽阔的富春江内。这次“2009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由农业部、省政府共同主办,省海洋与渔业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放流的野生甲鱼
身价涨10倍
“今天一共放流了1100万尾鱼苗(蟹苗、甲鱼苗),价值100万元,包括中华鳖、中华绒螯蟹、三角鲂、青鱼、鲤鱼、草鱼等11个品种,品种多,而且以本地品种为主,不少还是名特优品种。”杭州市渔政总站的工作人员说,“其中三角鲂鱼苗有10万尾,中华绒螯蟹苗100万只,花鲢苗3万多尾,中华鳖苗1万只左右。”
增殖放流的好处,54岁的渔民许勇金最有体会。“上个月我刚捕捞到一只甲鱼,有1.9斤重,卖了900多元呢!相当于五六百元一斤。”而市场上销售的普通甲鱼,价格只有50元左右一斤。据了解,一只野生甲鱼要长到1斤多重,要花二三年时间。
许勇金家三代都是渔民,去年一年,他们一家捕鱼的收入达到七八万元,日子过得还不错。
据统计,2006年至2007年,有关部门共在钱塘江投放放流资金233.44万元,如果以当年放流鱼种在次年回捕计算,放流品种总产值达3197.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7,经济效益显著。
野生鱼
一半多是放流鱼
近年来,钱塘江边打着野生鱼旗号的餐馆、休闲农庄越来越多。也许你不知道,这些正宗的钱塘江鱼,有一半多就是通过增殖放流的鱼。
钱塘江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了居民餐桌上的“高档菜”,而这些野生鱼的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养殖鱼的价格。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污染、筑坝挖河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破坏了鱼类生存环境,造成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渔民许勇金说,如果不是渔政部门每年这样增殖放流鱼苗,江里可能早就没鱼可捕了。
据渔政部门统计,从1983年到2008年,杭州市与沿江七县(市、区)共放流各类鱼苗近1.3亿尾。近几年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渔 产量基本稳定在1000吨左右。
鲢鱼成了
钱塘江的净化器
除了给渔民增收,给居民提供营养美味之外,人工增殖放流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省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就像是水体的“净化器”,它们自身长大1斤,就要消耗约40斤的水生植物。
鲢鱼和鳙鱼特别爱吃蓝藻、绿藻等,能有效地将水中富营养的氮磷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增长物。钱塘江在全国大江河中属水质较好的,其中人工增殖放流功不可没。
本报通讯员 桑玉坤 卢艳
本报记者 王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