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杭州新闻·新城
3  4  
PDF 版
· 夏天未到,
大学生争做“空调代理”
· 房子再有个性,
没阳台怎么晒衣服
· 塘栖故事沙龙,
青黄不接想招传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塘栖故事沙龙,
青黄不接想招传人

创办人老丰叹气说,现在谁还会两年磨一个故事
  本报讯 “中国故事之乡”余杭有个塘栖故事沙龙,这是全国第一个故事沙龙,刚创办的时候很牛,曾经引发了全国“故事沙龙”热潮。不过最近,创办这个沙龙的丰国需挺着急,昨天,他打电话给记者说:“沙龙里不少故事作家年纪大了,但是新一代接班人还没找好,青黄不接了!我们需要纳新,找更多热爱故事的年轻人加入。”

  老丰一手创立的“塘栖故事沙龙”目前只有12人,年纪最大的81岁,大部分成员四五十岁,只有两个姑娘最年轻,都是小学教师,因为需要给小朋友讲故事,几年前进了沙龙。

  近年来的断层,让老丰的“塘栖故事沙龙”有点尴尬,所以他不太爱谈现状。但只要说起往事,他的精神就来了:“十年前,我们沙龙的作品《水乡故事》寄到北京可轰动了,还专门邀请我们去参加中国故事研讨会呢!”老丰拿出一叠收藏的《水乡故事》期刊,这是创办于1994年的塘栖故事沙龙会刊,那微微泛黄的纸还隐隐散发出油墨味。

  丰国需承认,对越来越时尚的都市人来说,“故事沙龙”落伍了,但是故事书内容偏浅,基层读者依旧很庞大。喜欢故事的年轻人并不少,他创办的“新故事网校”一直很红火,从2002年开始办学习班,到现在已经连续25期了,很多人在论坛上报名要求加入。

  每周,老丰通过QQ群给学员上一次课。6年来,已经有600多人从这里毕业,遍布全国各地,很多人成了故事杂志的编辑、写手,甚至当上了当地文化馆的创作干部。

  在网校红红火火的同时,老丰更加觉得应该补充余杭故事的新鲜血液,作为“中国故事之乡”,余杭应该成为一个表率,让故事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新潮一些,甚至更加“纯”一些。

  故事网校的热闹,其中一个原因是稿费高的有千字五六百元。丰国需发现,报名故事网校的人,外省的居多,待业的也不少,但浙江人、余杭本地人却很少。“可能是浙江比较富裕,挣钱的手段多,生活节奏也快,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爱写也不太爱听故事了。”老丰说。

  但老丰并不喜欢由经济利益驱动所带来的写故事热,他希望是真正热爱故事的人能多起来。他曾经为了写一篇故事整整酝酿了2年,但现在还有谁会这样磨稿子?

  本报通讯员 范建荣

  本报记者 朱杨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新城 A0010 塘栖故事沙龙,
青黄不接想招传人
2009-4-28 钱江晚报a00102009-04-28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