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罗凰凤 广州报道
4月末的广州,时晴时雨,潮湿的空气中透着一丝燥热。行道两边木棉花娇艳可人,榕树绿荫连绵。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跟随着肤色各异的客商们匆匆的脚步,记者一头扎进广交会的人流中。
4月24日~28日,第105届广交会第二期举行,主要展出日用品、玩具礼品及家居用品。早上9点10分,离开馆还有20分钟,安检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站在连接三个区域展馆的天桥上,四周都是行色匆匆的各国客商,为了省时间,走道上很多客商就着矿泉水,匆匆咽着热狗。
广交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对外贸易“晴雨表”,眼下却不可避免地笼罩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阴影中。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紧跟而来的连锁反应,一切是否如大家预想的那么悲观?在两天的采访里,本报特派记者几乎踏遍广交会的16个展区,贴身采访了30多家参展的浙江企业,连夜采写“赶集日记”,为这些可敬可佩的浙商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