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立群 本报记者 陈伟利
人啊,晦气起来真是没话讲。规规矩矩做良民,就因为一个名字,多次被警察找上门。
昨天,家住杭州枫华府第的陈国太,16年来第二次被警察带回警局“协助调查”。洗清冤枉之后,陈国太说,一切都像港片中演的那样,要怪也只能怪老爹当年给他取的名字太大众化了,老和做坏事的坏人同名。
今年48岁的陈国太是诸暨人。其实老爹起的名字挺有意义:希望国家太平,儿子安康。可说起前天傍晚的事情,他还是很难过。
看完世乒赛,警察来敲门
前天,他跟儿子在家过节。傍晚6点,看完世乒赛,他准备带儿子、妻子(在外面超市等待)去外面吃饭。就在这时,门铃响了。陈国太打开门一看,门外站了六七个人,还有几个穿着警服。
站在最前面的一位警察出示了证件。
“请问你是不是叫陈国太?”
“是的。”
刚说完,来人就都进屋了,站在餐厅位置。“我们是来调查常住户口的。”带头的警察告诉他。陈国太想,这也正常,前几天社区刚来调查过。他知道调查户口的程序,很自觉地从皮夹里拿出身份证,让警察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你老婆的呢?”警察问。
“老婆的身份证号码我不记得了,但生日记得。”警察让他写下了老婆的生日。
紧接着警察又问:“你汽车有没有?车牌号码是什么?手机号码多少?”陈国太都一一告知,但心里有点疙瘩,怎么调查户口也要问这些?
涉嫌“盗卖文物”,遭到拘留
问话完毕,一直站在旁边的另一位便衣警察突然从包里掏出两张纸放在桌上:“你被刑事拘留了,签字。”
陈国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桌上的两张纸一张是“刑事拘留证”,一张是“家庭搜查证”。
“这个事情你们肯定弄错了。我犯了什么罪?”
“盗卖国家文物。”
“我是良民,你们搞错了。”陈国太急得大叫了起来。儿子听到声音也从二楼下来了。
警察一直要陈国太签字。陈国太看着儿子,想如果拒签,迎接他的可能是手铐,这样的场面不能让17岁的儿子看到。三思之下,他签了字,相信事情总能弄明白的。
警察开始了搜查,把书房里的抽屉一个个打开,书架上的摆设一件件翻过。跑上楼搜查房间,衣柜、床头柜、电视柜全部搜过,但没有查到任何东西。
真相大白:干坏事者和他同名同姓
这之后,警察带他回派出所协助调查。“两个警察挨得我很近,生怕我逃跑。”陈国太说。在派出所,他生平第一次进了审讯室。
陈国太一直在强调,一定是警察搞错了。但两位警察什么话也不说。陈国太越想越气。一会儿,有一位警察进来拿资料,他连忙抓住就问:“我到底做错什么事了?你们把证据拿出来。”那位警察告诉他:“你自己做过的事,自己知道。说起上海人你就知道了吧。”
陈国太被问得一头雾水……
当天晚上8点半,陪他坐着的两个警察终于走出去了。杭州本地的一个警察进来了:“他们事情弄错了,我们是配合他们的。”
天哪,陈国太晕了。他从警察那儿了解到,原来那两位是江苏省仪征市公安局的,正在破一起盗卖国家文物的案子,其中的嫌疑人交代,有一个叫陈国太的浙江人,他们从网上搜查杭州陈国太的照片后,经嫌疑人指认即为他。后来,江苏仪征的一位民警也向陈国太道歉了。
昨天,记者从派出所了解到,本地派出所是协助江苏仪征破案的,经过核实确实是警方因为同名同姓搞错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陈国太第一次被误抓。1993年,他也被误会过。那时,他还在绍兴一家信托公司上班。4月份的一天,绍兴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到他工作单位把他带走,说他“在有信贷关系的企业虚报3万元发票”。被错误关押一天后,查清是另外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
至此,陈国太哭笑不得。他说,还好派出所民警当面向他的儿子澄清了事实。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希望下次“陈国太”不要再犯错了,他可不想第三次被错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