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句话差了就可能产生误会。比如说黑龙江环保厅就称,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拒绝曝光违法排污者”是场误会。误会怎么来的?是因为媒体记者要求提供的一些材料,工作人员认为基本都是被曝过光的,也就是个工作汇编,所以没给。结果记者认为里面有“猫腻”,于是有了这篇让环保厅很被动的文章。
黑龙江环保厅觉得这事很冤,更冤的是事后舆论一边倒,连个发言的机会和平台也没有,后来幸好来了一家报纸的记者,才有了个“申冤”的机会——这话让人听着又“误会”了,当时你开个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能拉来10来家媒体。这事发生后,似乎也没听说你约见过哪家媒体吧?老百姓有点冤,还会想着找媒体诉诉苦,你那么大的冤屈,就没一家媒体愿意听一听?
况且,就算没有媒体助阵还可以找网络,一个省级环保厅不会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吧?如果你认为报道严重失实了,你还可以找当事媒体理论,甚至找法院做主。你说你没有“申冤”的平台,老百姓能不误会吗?
倘若一直没有记者找上门来,你岂不是沉冤难雪,要背一辈子的黑锅了?
这次,面对记者,环保部门又背了一遍“政绩”,关停了多少家,处理了多少起——但是,很可惜,我们还是没有看到那份最想看到的违法排污者的名单。尽管你一再声称没有为污染企业遮丑,但你能拍胸膛说所有违法排污者的名单都已经曝光了吗?你宣读的“成绩单”中就说了,去年处理了800多家问题企业,那么,公诸于众的又有几家?如果你觉得全部提供给媒体很麻烦,起码,可以在你的网站上公布吧,这样,老百姓才不会说你的政绩“注水”了。数字,给领导看看就行了,老百姓不会买账。
我们想知道排污企业名单,并不是要与环保部门为难,恰恰相反,有了这份名单,老百姓就可以对身边的排污企业提高警惕,实行监督。千百双眼睛帮你盯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向你举报,你的工作岂不是如鱼得水?讳之掩之,老百姓不误会才怪!
黑龙江环保厅的鸣冤申诉,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成功,反而让误会更大了!归结原因,还是你不够坦诚,有避重就轻之嫌。要彻底消除误会,你就得掏心窝子说话,把老百姓想知道的,都告诉给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