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日前宣布,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可能与宇宙中那些未知生命形态的发展和演化模式存在巨大差异。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和美国科学院新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各行星的特性和环境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其上所谓“生命”的概念和维持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参与制定这份报告的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巴罗斯表示:“研究表明,宇宙中生命的形态可能与地球上的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专家们还强调称,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未在地球之外发现任何生命形态,甚至就连许多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报道也无法用来证实确有地外生命存在。
巴罗斯指出:“首先必须明白,我们到底要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和太阳系外的行星上寻找什么。目前,搜寻生命的行动主要集中在那些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上。虽然这些天体对于人们来说要更熟悉一些,但这并不是说,在那些与地球并不相似的行星上就没有生命存在。”
在NASA公布的这份最新报告中共集中了11位各领域科学家的观点。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全面的有关生命含义的概念,并在研究星系的过程中运用这一概念。
例如,那些有关任何生命的存在都离不开水的观点就有可能限制在火星这类的行星上寻找生命的行动。此外,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对于生物来说,水并非不可或缺的条件,液态的甲烷、乙烷或氨均有可能成为水的替代品,而这类物质存在于许多行星上。
科学家们最后得出结论称,最有可能孕育出生命的天体是那些包含有足够的轻质化学元素(如氢、碳、氧、磷或硫)的行星。正是这些元素常常构成着复杂有机分子存在的基础。 本报通讯员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