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杭州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燕子夫妻想“住校” 全校师生来投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燕子夫妻想“住校” 全校师生来投票
最终,墙角的那个燕窝,成了孩子的课外教学基地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徐裕春
  一对燕子在学校筑巢安家,关于燕窝该不该拆的问题,学校进行了大讨论。最后,燕窝被成功保留,这对燕子成了学校的特殊“住校生”。燕子和它们的家还成了学生的课外基地。昨天,有网友向96068报料,说这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心小学。

  校园来了燕子夫妻

  大名鼎鼎的燕子夫妻住在五杭中心小学三楼走廊的墙角上。燕窝碗口大小,土灰色。燕子夫妻灰褐色,个头不大,但长得很像。一下课,燕子的学生“邻居”们就纷纷挤到它们家“楼下”,抬头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学校的徐裕春老师回忆,燕子大概是在4月25日飞进学校筑巢的,“这个燕窝还没有全部完工,到今天还在‘装修’呢。燕子的筑巢还是分工合作的,一只去衔泥土和草杆,另一只就在不远处放哨。”

  师生投票PK,鸟巢留下了

  鸟巢的去留,学校还专门展开了“拆与不拆”的大讨论。

  支持“拆”的一方说,这个泥筑的、粗糙的燕窝与学校这雪白的墙壁不相衬,而且燕子随地大小便,很难清理,学校领导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准备拆除这个燕窝。

  反对“拆”的一方说,燕子是喜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如意和安乐和谐的象征。另外,它的入住也代表了校园里的生态和谐,能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最后,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支持保留这个燕窝,就这样,这对燕子得到师生的认可,在五杭小学安家落户,成了学校特殊的长期“住校生”。

  没想到,这对燕子一安家,享受的待遇可不小。校总务处专门在鸟巢的下方绑了一块泡沫板作为临时“厕所”,防止燕子夫妇大小便殃及师生。负责包干卫生的同学每天也多了一项额外任务:定时打扫燕子家的卫生。

  燕子教会孩子们很多

  这对燕子入住校园后,很快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

  老师们也发现,和课本上的燕子不同,活生生的燕子让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更加有兴趣。校长吴金鹏意识到这是一个活的课程资源,便把燕子一家的故事融入到了《语文》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

  “这燕窝成了学生身边最好的课外基地,语文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一举一动,了解到它们筑窝的辛勤和锲而不舍。另外,我们的品德课,有了这个身边的实际例子,就能告诉学生平时要爱护动物,和它们做朋友。”

  让吴金鹏意外的是,这一段时间下来,成效非常明显。学生们在观察燕子后写出来的作文生动了很多,不但如此,学生们把这种自觉爱护小动物的习惯带回了家里。

  据吴金鹏校长介绍,全校近800多名学生家中,有50%以上的家里房檐下筑有鸟巢。“现在的学生都知道,不能捣鸟蛋、捉小鸟,小鸟掉出来了要送回窝里。学校留下这个鸟巢,绝对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徐裕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10 燕子夫妻想“住校” 全校师生来投票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徐裕春 2009-5-6 钱江晚报a00102009-05-0600017;钱江晚报a00102009-05-0600023;钱江晚报a00102009-05-0600026;钱江晚报a00102009-05-0600014;钱江晚报a00102009-05-06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