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杭州新闻·热线
3  4  
PDF 版
· 2元“祖传钻石”
忽悠来10万元
· 包留在这里,
手机借我用一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个农民摇身成了“银行职员”和“国税局科长”,他们的骗术和“本山大叔卖拐”有得一拼——
2元“祖传钻石”
忽悠来10万元

  本报记者 娄炜栋 本报通讯员 尚法 尚检

  

  昨天,张才福和勾富才站在杭州上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接受审判时,完全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而且连话也说不清楚,和他们“大忽悠”的身份实在不相符。但是检察官说,他们俩在诈骗时,不仅口齿伶俐,一个冒充国税局的科长,一个冒充银行的职员,用一颗从2元店买来的假钻石忽悠了10万元。

  张才福其实是个有资历的“大忽悠”,从他的档案看,2001年他用玻璃弹珠去充当珠宝“卖”,结果被永嘉法院判了三年,2003年刚刚放出来。

  去年11月,他说,他被老乡严克华唤起了重操旧业的念头,准备来杭州做一笔,这次他们还唤上了新手、另一个老乡勾富才。

  11月24日晚上,他们到了杭州,住进了旅馆,严克华去2元店里买了颗6.8克拉大的假钻石,准备下手。

  那天晚上,他们就开始在旅馆里彩排了起来,“这个钻石本来值68万的……现在成色差了……嗯,嗯,哦,又没有鉴定书,最多值……38万。”勾富才准备扮演一个银行职员,他被安排的台词是这么几句,但是他嘴笨,重复了好几次,都说不全,严克华忍不住骂他笨,“这么几句还记不住。”

  第二天,严克华揣着这颗“祖传”的南非钻石上了沈某开的出租车,他告诉沈某,要去一家药店找个熟人。车子在杭州市区兜了一圈,但就是找不到严克华要去的药店,严克华开始装出一副很焦急的样子,“怎么找不到了,我还急着让他把这颗钻石卖掉呢?”

  严告诉沈某,这颗鸽子蛋大的钻石是南非钻石,祖传的。看到严克华这么焦急,沈某也替他急了起来,不过严克华很快有了“主意”,“让国税局查一下这家店的地址就可以了,他们应该有记录的。”

  严克华给“国税局”打了个电话,这时张才福扮演的国税局沈科长接起了电话,并热情地表示可以让他们来局里查。

  查的结果,当然是查不到。于是,“沈科长”发了善心,要不大家帮帮忙先买下来,不过要先找人鉴定一下,到底是不是真的。

  于是,他们联系到了银行的一个“职员”勾富才,车开到银行附近,严克华和“沈科长”下车去找勾富才,其实他们碰到一起抽了根烟,就又回到了出租车,勾富才就像模像样地背起了那几句台词,“这个钻石本来值68万的,现在成色差了,又没有鉴定书,最多值38万。”于是,“沈科长”又发话了:不如我们几个人帮他先买下,便宜点,我们赚个差价,严先生也可以马上拿到现金。出租车司机沈某那时已经完全被忽悠进去了,想了想,这可是要踩多少脚油门才能赚回来啊?成交,成交。

  于是,大家各自去凑钱,沈某向姐姐借了10万。而“沈科长”也拿来一包用报纸包好的“钱”,里面其实是叠好的毛巾,一同交给了严克华,严克华点了后,把钻石给了沈某。

  后来的事就是,沈某有些梦醒了,找一家店一鉴定,假的,饰品店里只卖几元钱。

  昨天,法庭没有当庭宣判,严克华另案处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热线 A0005 2元“祖传钻石”
忽悠来10万元
2009-5-6 48257178002CE175482575AD003813FC[A1-娄炜栋≈B1-张云];钱江晚报a00052009-05-06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