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杭州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上了“满就减”的当
· 提醒你停车安全
· 神经外科专家
坐诊红会医院
· 伢儿练摊为灾区
· 已婚硕士,为当“新杭州人”奔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进人才中心,仍难落户杭州
已婚硕士,为当“新杭州人”奔波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本报实习生 杨立群
  赵武是一名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去年7月他被杭州一家单位录用。按照杭州市的规定,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他兴冲冲地来到杭州。不料近一年之内,他四进人才市场,户口却还没落下。

  想落户,先得证明没孩子

  郁闷的赵武对记者说:

  “第一次去,说我没签劳动合同,不给办。我说研究生不是可以先落户,后就业吗?可工作人员就是以此为由拒绝办理。”

  “第二次,人才市场说出台了新规定,已婚的应届研究生不能落户,单身的可以落户。我问:‘那户口放哪呢?’回答:‘那你只好迁回原籍。’”

  第三次:“大约11月底,突然听说已婚的也可以落户了,只要填好《拟调(引进)人员计划生育情况调查表》就行,我很高兴。但很快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调查表》上分别要盖上引进单位章、原单位计划生育章和户口所在地章,证明我没生育……‘调出单位’我理解应该是毕业学校来盖,但是回到江西问遍母校都搞不清楚这个章在哪盖。最后找到学校工会,工会却说,‘我们只管老师,不管学生。’……”

  第四次:“章终于盖全了。我父母怕邮寄会把这张宝贵的纸搞丢,专门找人开车送到杭州来。可工作人员又告诉我,户口迁移证上不能写单位名字,应该写‘人才交流中心’的名字,可之前谁也没和我说要这么写。他们要我回江西开具迁移证的派出所改。可江西的派出所却说不能改了……”

  截至昨天,在杭州已工作快一年的赵武仍然属于“江西人”。更令他郁闷的是他的几位单身的同事都顺利落户了,“他们的计生章也没敲全、派遣证上同样写着单位名字。”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他屡屡遭遇“软拒绝”的原因可能还是与他已婚有关。“据说许多户口已经挂靠在人才市场的,一旦结婚就会被要求迁出,更何况已婚的。”可赵武想不明白,“难道结婚了就不属于人才了?落户与有没有生孩子又有什么关系?”

  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只是过渡户口

  记者立即走访了几大人才市场。省人才市场、市人才市场及市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是杭州规模最大的三家“户口挂靠地”。

  省人才市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像赵武这样的研究生,都能先落户,后就业,不需要劳动合同。”关于计生章:“那是为了配合街道计生部门的工作,有的要求盖三个章,有的只要求盖一个章”。关于户口迁移证:“因为赵武单位在萧山,所以必须写省人才交流中心,如果是在杭州市区的单位,写单位名称也没问题。”

  对于已婚研究生能否落户的问题,工作人员肯定地说:“对已婚研究生落户,去年规定有些变动,现在只要手续齐全,也能落户了。”但她同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像赵武这样有工作单位的,他们会建议他优先选择将户口挂在单位,“我们这里是集体户,主要为创业者和暂无集体户口的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提供过渡性户口挂靠。”

  记者手记

  方便之门在哪里?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户口落进人才市场,也并非一劳永逸。尤其对已婚者来说,麻烦将接踵而至。

  比如结婚以后要生孩子,杭州市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我们这里一般不接收个人委托者的小孩户口。”市人才市场则规定,户口挂进来以前生的孩子,不予办理迁户。没地方报户口,集体户的孩子岂不成了“黑户”?即使小孩户口挂进,还有更大的麻烦。根据西湖区教育局(三大人才交流中心,有两个落在西湖区)反馈的信息:“集体户没有学区的概念。因为进入杭州公办学校的原则是‘住、户一致’”,即必须在学区内同时拥有户籍和住房。集体户的孩子只能调剂安排,看哪所学校有空额就插进哪所学校。”

  据悉,“集体户”要迁出户口,有三个去处:1、挂靠进单位里;2、挂靠在亲戚朋友家里;3、挂靠在自己购买的房子里。有关部门正在努力扩大“集体户”的出口,以保障落户者真正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7 已婚硕士,为当“新杭州人”奔波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本报实习生 杨立群 2009-5-6 钱江晚报a00072009-05-0600023;钱江晚报a00072009-05-0600022;钱江晚报a00072009-05-0600026;钱江晚报a00072009-05-0600006;钱江晚报a00072009-05-06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