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线索,称成都理工大学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作报告,随后两次给他汇款数万元。
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昨天上午,武书连就此事做出回应,称没有向任何大学提出过“赞助”。
成都理工曾向武支付费用
4月21日,在成都理工大学,记者首先找到其中一位知情人。他曾经负责与武书连联络,并参加过接待工作。他肯定地告诉记者,2004年武书连来校后,确实给他打过款,数额“可能是5万”,但“记得不一定准确”。
这位知情人介绍说,当时武书连提出,“做大学评价研究和讲课需要成本,同时也希望能把这个研究完善深化下去,所以希望学校能给些赞助费支持一下”。
学校方面证实武书连确实曾两次来校作报告,时间一次是2004年5月23日至25日,一次是2006年5月17日至19日。
4月2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校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孙明清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京美。两人均证实有过此类费用支出,但支出项目不能确定,可能是“课酬或咨询费”。
武书连回应:这是咨询费
武书连回应:首先,我从来没有向任何大学提出过“赞助”,我也没有与任何大学进行过讨价还价。
2004年和2006年,应成都理工大学的邀请,我为该校做了两次诊断和咨询。在此基础上,为学校作了两场咨询报告。在现代社会,作为纳税人,付出劳动、获得报酬、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比照对企业的咨询费用标准,大学支付的咨询费是很低的。这种由长期科研劳动产生的报酬,与 “潜规则”和“赞助费”完全不同。
根据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从2004年开始,成都理工大学的排名进入上升期,至2007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92名,比2004年上升了24名。“巧合”的是,这一排名的急速上升期,正好与该校向武书连支付费用的时间基本重合。
武书连曾多次申明:“‘严守中立、三不主义’,保证大学评价客观公正。”所谓“三不主义”,即“不在任何大学兼职,不与任何大学合作,不接受任何在大学工作的人参加课题组”。
对此有人质疑,在这件事情上,对方已经支付了经费,那么双方应该算是有“合作”了。
武书连则辨称,在设计《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时,最终全部使用了公开数据,目的就是使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和检验《中国大学评价》的结果。
在这样刚性的指标体系中,即使对某所大学进行过咨询,也不可能修改这所大学的名次,同样也不可能修改成都理工大学的名次。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