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杭州新闻·科教
3  4  
PDF 版
· 当选欧洲
荣誉院士
· 花季少女在妈妈怀里离去
· 癌症患者
生命亦精彩
· 钱报白血病儿童基金欢迎加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病重时

  不断呼喊医生名字

  女人叫兰海英,她的儿子葛立伟,1岁多时被确诊为白血病。一个多月前,本报成立“钱报白血病爱心基金”,葛立伟申请到1万元的爱心基金,这些钱,妈妈本来是打算凑在一起给他做移植手术的,因为移植才是真正挽救白血病患儿的最好方法。然而,希望就在眼前不远时,脆弱的小生命却已不堪疾病的突变……

  治疗的间歇,4月起,葛立伟在家中休养。因为患白血病的孩子免疫力极低,小立伟吃了不洁东西开始腹泻。这在常人来说就是一小病,但对立伟来说却是致命的。很快,小立伟从腹泻转为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等送入医院急救时已脸呈铁色。时过3天,傍晚时分,小立伟突然没了呼吸,体内电解质紊乱,再也没有能救过来。 尽管儿子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但面对儿子的突然离去,妈妈痛心欲绝。“那天晚上走之前,孩子突然意识模糊,开始说胡话,嘴里不断大喊,喊的都是给他治疗过的医生和护士的名字,大喊着叫他们来救救自己。家里的亲人他一个都没叫。”

  妈妈想做义工

  回报社会

  葛立伟的妈妈反复地说着,孩子没了,自己几天来都是恍恍惚惚的,不知道该干什么。“孩子去了以后,我第一个念头想起来,孩子受了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走后应该让他做点好事,我们想把孩子的角膜捐出来,以报大家的救命之恩,可是天不如人愿啊!”浙江省眼库志愿者朱强荣很热情,可是他遗憾地告诉立伟妈妈,孩子生过白血病,角膜无法移植给其他人用了。立伟妈妈这几天在跟杭州义工联盟联系,她想做义工,填上每天想儿子的时间,也想做好事替儿子报答社会上的好心人。“我们老家在农村,老公来杭州做油漆工,赚的钱刚够一家人的生活,儿子这几年做化疗的钱,几乎都是社会上的好心人捐助的。”兰海英说:“没想到儿子做了30次化疗,还是去了……”

  不放过

  哪怕1%的希望

  小立伟去世的那天早上,隔壁病房一个17岁的男孩也走了。第二天,立伟妈妈在殡仪馆碰到那个男孩的父亲,同样遭遇丧子之痛,那位父亲的喉咙已经嘶哑,说:“他们不给我们做儿子了,就让他们好好去吧。”说着就哽咽起来。

  小立伟去世的消息让为他治疗了3年的病房蒙上了一层阴影。省中医院护士长林敏至今还记得,立伟是这个病房里最活泼的小家伙,也是最坚强的一个。“你们知道吗?掀开葛立伟的衣服,他的背上全是惨不忍睹的针眼!你们知道吗?后来给他做骨穿都有困难,因为抽取次数太多,很多部分都已经增生、纤维化了!你们知道吗?他每次进行鞘内注射化疗药防止脑膜白血病,那有多疼多折磨吗?你们知道吗?葛立伟每天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是每天傍晚让妈妈驮着,到医院顶楼去看西湖里的音乐喷泉!”一旁的医生沉痛得说不下去。

  钱不是万能的,小立伟没能等到合适的骨髓移植机会。但是,爱是温暖的,他走时,他的母亲还把本报捐献爱心基金时现场送的玩具放在立伟的身边。他走时,大喊着一次次救他回转的医生,那是带着满心的希望走的。

  但是,白血病——病魔虽然可怕,但只要孩子、家长都不放弃,抓住最好的治疗时机,在经济允许、找到配型骨髓的情况下,及时施行移植,是一定可以重返正常人的生活的。

  “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们都要与患儿一起努力拼取生存的希望!”护士长林敏说。

  昨日,在省中医院血液科的病房墙上,记者看到了小立伟笑盈盈的大头照片,他的笑容依然鼓励着人们与病魔抗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科教 A0013 2009-5-7 48257178002CE175482575AE000C42A9[A1-王蕊≈B1-谷伊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