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5·9纪念日
3  4  
PDF 版
· 回眸:新闻中的往事
· 民生民情,字里行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共和国第六个十年,浙报、钱报记录
民生民情,字里行间
1999—2009年“5·9”新闻重读
解读专家:王旭烽(著名作家)
  1999年5月9日,是一个对政治离得再远的中国人也无法回避的时刻,那一天的《浙江日报》几乎整整两个版,都是关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报道。学生走上街头抗议的大幅照片记录下了当时中国人愤怒的神情,《钱江晚报》头版右下角新闻黑体大标题豁然入眼:大雨浇不灭我们的愤怒——杭州高校数万大学生上午举行抗议活动。

  然而,即便是在大雨中愤怒至极的中国,依然生活在日常的生活轨道中。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文学形态跟今天的相比,依旧是要严肃多了,1999年5月9日《钱江晚报》的文化新闻版,今天看来真的是很人文,是不那么娱乐的。头条报道了散文的兴盛,右下角上条报道了第十三届“田汉戏剧奖”的揭晓,而张艺谋与成龙合作与否的消息则被放在右下角,想来今天编辑是不会这样画版面了吧,十年之后的张导,可是奥运后的张导,是“印象西湖”后的张导,是头条的张导了。

  10年前的美女和今天的美女相比,还是要淳朴多了。那位出演红娘的名叫刘欣的美女图片位置虽然在中间,但篇幅并不大。恕我孤陋寡闻寡闻,不知刘欣何许人也,但想象她10年奋斗下来,一定极不容易,给她一个祝福,祝她演艺生涯星光灿烂,如果她要嫁人,千万不要与贾静雯一般地嫁入豪门。

  10年前的中国电视剧里出现了引人争议的《太平天国》,那时候好象还没有出现“万恶的收视率”这样的极端提法,人们只是严肃地讨论着这部大戏究竟是戏说还是不戏说。网络也还没有如今天那样成为大众的交流平台,那时候好像也还没有出现“标题党”,我们听到看到的一切,被文字修饰之后,显现出了平和端庄的气息。说实话,我真的还是挺认可那种不极端的、更接近于真实的表达,因为这种表达基本传递出了10年前基本靠谱的大众生活。

  2000年5月9日钱报头版下侧一则消息让我顿生前尘旧影之感,它的标题竟然是:西湖边三个养猪场昨拆除。而在这条消息的上面则是一则图片新闻:题为:“老外”单骑游西湖。老外们穿着吊带衣,戴着太阳镜,做招手飞翔状,我想他们一定许多次地路过西湖边的养猪场了。想想今天的西湖,杨公堤,北山街,南山街,西湖西进,你无法想象三个猪场的存在——即便是在9年前。

  而2004年的5月9日,钱报显现出了其典型的民生之态,头版头条是一条标题大新闻《民办初中凭什么不让我的孩子报名——热门学校遭遇热门投诉》。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我的那些当年热火朝天兴办民间教育的同学们,他们中的其中一位十多年前曾跟我讲:有一件事情值得一做,那就是兴办教育,然后他就下海办教育去了。也许这条头版标题新闻就是投诉他的吧,因为民办教育办得实在是出色啊。

  2005年的这一天值得人类大记特记——那一天,硝烟散尽,记忆永恒,胡锦涛主席去了莫斯科,与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庆典。而另一则消息也同样令人振奋,半个世纪之后,宋楚瑜从台湾访问大陆,回到他的祖籍三湘。除此之外,我还分外喜悦地看到了第三个名字:“人文大讲堂”第五讲的主讲人,浙江大学博导徐岱。想象我的这位老同学,以他那玉树临风的风采,主讲“寻找心中的圣地”,那是很享受的。

  下一年的同一天,钱报头版用了整个下半版做了一则关于吃饭的广告,那广告词是如此的斩钉截铁:吃饭,才是硬道理!这张报纸3年以后我才看到,竟然产生了要到那个“硬道理”的所在去吃饭的欲望,定睛一看,就在我家附近的西溪,但不知那“硬道理”还在不在。

  2007年的钱报头条图片是一张新闻人物像,那人物我太熟悉了,邵逸夫医院的蔡秀军大夫嘛,我们常在一起开会,他手里树着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一等奖证书,满脸都是笑容。下一年的2008年5月,头条“火舞巅峰”,那是以奥运圣火为主题的图片报导。我清楚地记得那些日子,那些冰与火的日子,2008年5月9日之后的3天,便是汶川大地震。

  九九归一说中国,记忆在这些报道与图像构成的时间长河中流淌,等待2009年的5月9日吧。翻开浙报和钱报头版,头条又会是什么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5·9纪念日 C0007 民生民情,字里行间 解读专家:王旭烽(著名作家) 2009-5-9 钱江晚报c00072009-05-09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