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静默,雨丝纷飞,废墟的缝隙中开出不知名的野花。昨天北川老县城泥泞的小路上走来一群手捧黄菊花的军人。他们的脸很普通,普通得让人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只要说出那些被救的孩子:敬礼娃娃郎铮、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芭蕾舞女孩”李月、“总理为她让路”的女孩宋馨懿……以及很多我们并不知道名字的北川人,你就会为这群军人的到来充满敬意。
一闭眼就听到“叔叔救救我”
昨天下午,驻重庆某部的装甲团的部分官兵走进北川老县城,拜祭去年在5·12地震中遇难的同胞。2008年5月12日晚8点20分,1500余名官兵从重庆璧山出发,在团长唐保东的带领下,全速挺进北川。13日零点30分,他们来到北川,成为第一支抵达北川县的部队。
“废墟,这里全是废墟。”昨天,团长唐保东这样对记者说起第一眼看到北川县城的景象,他们到达时,这座古老县城已到处残垣断壁。
士官王朔满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幢白色楼房对记者说:“宋馨懿就是我们在那里救出来的。我还记得那边上有个农贸市场,埋了很多人,到处都是呼救声。宋馨懿是我们在13日8时左右发现的,但当时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身上,现场也没有合适的工具,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救她。小女孩在废墟里不停地说:‘叔叔,解放军叔叔。’再想想她爸妈保护她的姿势,我们几个人就想,拼了命也要把她救出来”。
经过官兵们十个多小时的救援,5月15日凌晨,曲山幼儿园3岁女孩宋馨懿被成功救出。20余位官兵开始通过蜿蜒崎岖的道路,将她往外运。这时,一群人从山坡上向县城方向步行而来。“让开,快让开,这里有伤员!”王朔满说,没有多想的他立即向这群人大喊。该群人发现有伤员被送来,立即退到土路两侧。“事后我才知道,让路的是温总理一行。”昨天,王朔满隔着遥远的距离向救出宋馨懿的地方拜了三拜,“还有很多人永远埋在这里了,最初的几个月,一闭眼就会听到有人喊‘叔叔救救我’。”
一年了,我很想他们
沿着变形的街道,一行人走到一幢倾斜的居民楼前,“川林业”三个鲜红的铁字悬在半空,敬礼男孩郎铮的爸爸郎洪东指着后面的一个窗口说:“那个有红灯笼的阳台就是我的家”。暮色中,一只褪了色的红灯笼在残垣断壁中静寂着,一时间大家沉默无语。
一个军人拿着一朵菊花默默走到楼前,对着楼房三鞠躬。这时他的一个战友对记者说,他叫白杨民,是这部队里第一组进城的人,当时他领队,因为他是当地人,熟悉地形,他一进城就被人认出并告诉他,他的爸妈埋在哪里。“他没有滥用手里的权利,而是按着部队的要求到达事先指定的地点。”回城的路上,白杨民告诉记者,刚才拜的是他的舅舅。他们家就住在郎铮家的楼下,地震发生时,舅舅舅妈双双遇难。“一年了,我很想他们。”
北川县公安局大楼的框架还在,但里面已经面目全非,在这间楼里,郎洪东工作了十年,他走进大楼的一块空地,对着墙上遇难同事的照片深深鞠躬,然后他看着照片说,“你还记得吗?11号我们还去了北川县的农家乐,在那里喝茶。”同行的他的朋友说,“其实他是在对着空气说话,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同事,在地震中遇难了,可是现在连一张照片都没找到,所以这面墙上没有他的照片。”楼外没有塌陷的地方贴着“羌山含悲,湔江垂泪,缅怀战友,英魂永存”。
让曾经伤痛的土地永远昌盛
在北川县公安局的侧后方就是曲山小学,北京残奥会上坐在轮椅上跳舞的“芭蕾女孩”李月就是战士们在这里救出的。昨天,唐保东团长带着大家走进校门,操场边一台震碎的电脑已经没了显示器,倒塌的校舍里大家看到李月班级的黑板依然在墙上,上面写着那行著名的粉笔字“最后一课”,雨水的冲洗下,“一”已经模糊不清,其他三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出城时,夜色浓重,还没完全建好的路上没有路灯,仅靠来往车辆的车灯照明,空旷的平原地带是北川的新址,视野开扩,一览无余。无边黑色的遥远处忽然有大朵大朵的焰火在夜空中绽放,同行的人习以为常地说,“不是有人结婚就是有人过生日”。路边有一块巨大的红色路牌,上面写着六个大字:挺脊、感恩、永昌”据说这是胡锦涛总书记来北川时说过的话。而永昌也许会是北川新城建好后要用的新名字,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祝愿,“逝者安宁,生者安康,让这片曾经伤痛的土地永远昌盛吧。”在回城的夜色中,再没人说话,也没有了泪水。就让思念变成承担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