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震后365天·生命记录
3  4  
PDF 版
· 蒋敏:我要再生一个孩子
· 杨云青:“映秀好人”的新幸福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杨云青:“映秀好人”的新幸福生活
  黄昏时分,在映秀震中纪念碑前,我们冒雨停留了好久。那块滚落的巨石,犹如一场噩梦的起点,让人不寒而栗。

  十分钟后,我们见到了被誉为“映秀好人”的杨云青。58岁的杨云青脸上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沉重。和新老伴开了饭店,刚刚去过上海,映秀小学现在还是每天要去走走……相对于重提旧痛,老杨似乎更愿意与我们聊聊现在,他说,他现在更知道珍惜。

  Q:今年“5·12”这天,你会做什么?

  A:可能去喝陈岩的喜酒吧。

  Q:如果此刻让你许愿,你会许下什么愿望?

  A:早点搬入永久性新房。

  本报记者 何黎/文 潘良干/摄

  刘阿姨认定了他

  “5·12震中饭店”也许是如今映秀板房饭店中最著名的一间。因为它就在驶入映秀的公路边,也是离震中纪念碑最近的一家饭店。它的知名,更是因为它的主人杨云青。停车吃饭的人,点菜之前都会不由得被几张大彩照先吸引了。照片说明是:“在杨云青和消防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被困124小时的蒋雨航终于获救。”

  与浓烈的彩照相比,板房饭店却是极为简陋。七八张简易的板桌,还有几间搁着上下铺的板房,这便是“5·12震中饭店”的全部家当。生意不错,几张桌子几乎都坐满了。一个精明的中年女子在张罗着,一盘盘带着山野味的川菜接二连三地上了桌。杨云青憨厚地说:“今年2月12日开的这店。因为我和她都觉得,我们应该自力更生。人在阵地在,我们不可以靠人家的捐助过日子。”

  一场地震让杨云青失去了十位亲人,包括与他相濡以沫的结发之妻。他现在提到的她,就是在饭店里忙里忙外的这位大姐,大家都称之为刘阿姨,是去年11月份结识的。她是广安人,刚从阿坝州粮食局退休。单身多年的她,从电视上网上知道“映秀好人”杨云青,便认定他是个善良的人,值得信赖的人,于是打定主意要陪他走完另一段人生。说到这些,厚道的杨云青还颇有些羞涩。

  在我们聊天的当儿,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哧溜地爬进老杨怀里。老杨疼爱地搂住孩子:“我这小孙子,就是自个儿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刘阿姨走过来抱孩子:“爷爷有事,奶奶带你去买好吃的。”老杨看着新老伴抱着孙子走开,目光里满是爱意。

  余生更多一份牵挂

  陪我们一起进汶川的志愿者陈岩是杨云青的“哥们”,“咱们是‘震友’!”陈岩搭着老杨的肩,乐呵地举起车钥匙,“我吃饭,老杨你帮我去挪一下车好不?”

  老杨嘟哝着:“这车我不一定搞得定啊。”但还是很老实地向陈岩的别克车走去。果然,鼓捣了半天,车子一动不动。陈岩大笑:“哈哈,老杨就是开吊车最行!”

  的确,若不是因为几十年开吊车的经验,他如何能够在映秀最绝望的时候,成为拯救生命的最大希望?

  5月14日清晨,奔去映秀发电厂借来吊车,本是为了从已成废墟的家中刨出亲人遗体,见他们最后一面。但是,当听说映秀小学废墟现场还有生命迹象后,杨云青马上改变主意,开着吊车前往小学参与抢救,接着又转战镇上的其他营救点。他9天9夜几乎不眠不休,吊起一块又一块水泥板,他的满头黑发也就在那些日子全部变成了白色。在他和消防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又一条的生命得以被拯救。他们更创造了生命奇迹:救出了被困105小时的女孩尚婷和被困124小时的小伙子蒋雨航。

  “尚婷去年10月2日就从济南疗伤回来了。蒋雨航这小家伙,被上海消防总队特勤支队招走了,去年11月12日去的。我们都一直有联系。”对于这些曾经与他生死相连的人们,杨云青了解得一清二楚。而这,也将成为他余生的另一种牵挂。

  这一年让老杨挺乐乎的还有,因为抗震,他交上了包括陈岩在内的不少知心“震友”。他去了山东、上海、贵州等地,都是“震友”们邀请的。“不少消防官兵,当时都是戴着头盔和口罩,根本无法看清,再加上当时嗓子都嘶哑,我们都是打手势的,所以我根本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可是他们说,他们都认得我!”老杨说起这些特别得意,“上海消防总队的官兵们还说要集资送我一台吊车,我说不要,要送就送咱们映秀镇一辆消防车吧。3月份,这消防车已经停在镇上了,我看着,心里特别踏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震后365天·生命记录 B0003 杨云青:“映秀好人”的新幸福生活 2009-5-11 钱江晚报b00032009-05-1100015;钱江晚报b00032009-05-1100016;钱江晚报b00032009-05-11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