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地震周年祭
3  4  
PDF 版
· 在汉旺的钟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汉旺的钟下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屠晨昕 刘焜 宋宾娜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王颖
  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广场,本来是一个群山环抱中安静的开阔地带。一场地震,震碎了它身后的东汽厂,东汽中学,还有旺汉的大街小巷。广场中央钟楼上,停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的大钟,成为大地震的标志性建筑。一年后,我们重返广场,这里静寂一片,却不时有人专程来到大钟楼前,或悼念或瞻仰。而即便是偶尔经过这里的人,也禁不住抬起头来看一眼大钟。

  守望者王正发

  广场报亭大伯

  汉旺镇钟楼只有几十米的马路边人行道上,有一个铁皮和砖头搭成的小屋。66岁的王正发,在这里开报亭,除了卖报纸以外,还有烟、有酒、有饮料和零食等等,这时食品的数量和种类比报纸要多得多。“从5·12地震发生到现在,一年了,我的报亭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营业。”王大伯从黑乎乎的报亭里走出来,自豪地说道。

  王正发是汉旺镇陵发村人。设在钟楼广场前的报亭,是汉旺镇的2号报亭。

  平时没生意的时候,大伯就搬把小椅子,坐在街边,听着收音机与大钟遥相对望。停摆了一年的大钟,在王大伯的眼里仿佛转过了他一辈子,他的老婆,孩子,他的青春,他倒塌了的家。

  守望者张洪

  72岁汉旺镇居民

  在这口大钟前,张洪静静地看着钟前的人来人往。

  从地震后开始,张老太太就有了这么个习惯,在汉旺广场的大钟前找个地方坐坐,远远地看会大钟,然后看看最近街上有没有什么变化,人有没有多一些。老太太的儿媳妇陈梅仙说:“以前这个广场很热闹的,后来许多人搬走,人越来越少,老太太就挺难过。最近回来看看的人多了,老太太也特别高兴,连着几天都要来大钟跟前坐坐。”

  守望者吴小朴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抢险队

  记者看到吴小朴和他的队友时,他们正在钟前合影,穿着鲜红的工作服。同行十几人中,大多数都是去年12日第一批进驻汉旺现场救援的。”吴小朴说,纪念日快到了,他们想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这一年里,当时的场景无数次浮现,每一次想起都很心酸,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汉旺更坚强。

  守望者吴进

  四川警察学校警务援助队员

  女孩吴进才17岁,是四川警察学校的一名学生,她来汉旺广场是陪两个实在思念家的老夫妻凭悼的。她对着大钟深情地敬了个礼,对着定格的时间“14点28分”。

  

  守望者HeidiLiu

  绵阳第五中学

  加拿大籍交流老师

  傍晚的汉旺广场起了风,飘起了雨,有点冷。HeidiLiu这样对记者说,“看到后,心很痛,很震撼。但也更知道怎样帮助他们,以前只知道捐钱,现在就知道还可以通过教书等方式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地震周年祭 D0014 在汉旺的钟下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屠晨昕 刘焜 宋宾娜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王颖 2009-5-12 钱江晚报d00142009-05-1200018;48257178002CE175482575B300202E3B[A1-宋宾娜≈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