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6版:地震周年祭
3  
PDF 版
· 搬家记——汶川羌人走出大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搬家记——汶川羌人走出大门
  文字/严木初 摄影/本报记者 王颖 

  

  山里的春天来得比较晚,成都平原上的油菜籽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了,汶川龙溪乡直台寨的油菜花还开得正是茂盛的时候。

  如果不是去年5·12的那场震惊全世界的大地震,这里仍然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寨,2600多米的高山上散布着独具民族风格的碉楼,村民们穿着颜色鲜艳、手工绣花的衣服和鞋子,在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开垦他们的土地,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他们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羌族人,保留着目前最完整的羌族村落的祭祀活动和文化传承。但是去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房子倒塌,公路断裂。

  更重要的是,生活用水慢慢地少了,村子里100多口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回来,极其困难。

  与他们的境遇相仿的还有另外的几个寨子,这里是汶川县地震极重灾区龙溪乡直台村、垮坡村及漩口镇洪福山村。5月8日这天,145户、681名群众,从山里搬了出来,迁往了邛崃市临邛镇鲁川安置小区。

  搬迁的10多天前,村民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从家里往山下的临时安置点搬家什。在山上生活了那么久,家里的一针一线,一锅一盆,甚至是烧火用的木条,歪了一条腿的小板凳,也都带了下来,好多东西,都是好几代人传下来的,不拿走真的舍不得啊。

  8日早上,四川省武警总队81辆卡车组成的车队载着村民驶出汶川县城。8个小时后,车队进入邛崃市临邛镇鲁川安置小区,志愿者们高举着纸牌,上面写有每家每户的名字。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们慢慢地从车上下来,难得出山的他们坐了那么长时间的汽车,难免有些不适。他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房间,过渡板房占地140亩共638间,厨房136套,包括浴室、厕所、理发室、诊所、图书室、活动室等,而厨房里也备有米、面以及当地老乡爱吃的腊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地震周年祭 D0016 搬家记——汶川羌人走出大门 2009-5-12 钱江晚报d00162009-05-12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