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时评
3  4  
PDF 版
· 让吃进的“皇粮”吐出来
· 道德救赎,不是法律挡箭牌
· 戎我说几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道德救赎,不是法律挡箭牌
■李迎春
  重庆忠县男子何小平13年前致人死亡,改名换姓逃至云南,辛苦打拼积累起上千万的家产。为替自己赎罪,他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行善积德。11日,已当选为云南省某县政协委员的何小平,被忠县检察院批捕。

  这个千万富翁的经历,与雨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很有几分相似。农民工冉阿让因偷面包而被判了刑,几经越狱没有成功,假释之后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可当局则一直在追捕他。两人都是以行善的方式来摆脱心灵上的负罪感,都是一种道德的救赎。

  我们当然不怀疑何小平救赎的诚意,毕竟,这么多年对行善的投入,的确也值得人们赞誉,尤其是那些直接得到其帮助的人。可是,在何小平的救赎之路上,我们却依然有许多的担心。我们担心的是他所拥有的千万财富的魔力,担心的是他的道德救赎会成为法律的挡箭牌,从而消解其往日的违法行为。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作为百姓,我们见识过太多的富翁无所不为的张狂,也见识过“有钱能使磨推鬼”的种种事例。何小平改名换姓,有钱能让他进了政协,我们当然也需要担心有钱会不会也能让他在法律面前得到“通融”。

  有钱就好说话,有钱就好办事,的确是很多人的道义准则,甚至对于一些公权力机关也是如此。当何小平弱弱地问检察人员,自己是不是还可以投资建设家乡、是不是可以为家乡做点好事的时候,检察人员能明白他问题的含义,有关部门也能明白他问话的含义。有了这样的问题,或许,受害者的利益可以暂时搁到一边,有关法律法规也可以变通适用,甚至有可能特事特办、法外容情。而当金钱能披上一件慈善的外袍,他的以上效应就会更加得到彰显。

  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何小平的担心,也是对整个富人群体的担心,更是对公正和法治的担心。在金钱的威力几乎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的今天,富人的任何行为都难免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更别说本就已经是负罪在身的富翁。作为公众,我们期待法律能得到公平公正的执行,不因富人而有所改变,不因善行而有所不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5 道德救赎,不是法律挡箭牌 ■李迎春 2009-5-14 48257178002CE175482575B5004BAF86[B1-方小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