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宁波最繁华地段三江口的华联大厦,是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总部,2008年银泰股份年度股东大会前天在这里召开。仅隔几小时后,总部突然遭遇迁址及通讯变更——新总部迁至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京投大厦。
与之相伴的是,是银泰股份董事会大换血。曾经为银泰系地产平台的银泰股份(600683),在经过数次方案调整之后,大股东变成了京城豪门——京投公司。
不过,在11年内控股4家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高手沈国军,选择将银泰股份的大股东之位拱手让与北京国资旗下的京投公司,甘居老二,不禁让人心存疑惑。
银泰股份董事会相关人士否认了外界关于“沈国军完全放弃了控股地位,只是做财务投资”的传言,表示新的业务模式和目前的股权分布,对银泰系有着丰富的含义。
本报记者 罗凰凤
再度嫁入国资“深宅”
随着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完成,占总股本29.8%的京投公司正式入主,接盘银泰股份。
注册资本为271.7亿元的京投公司,系北京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总资产约700亿元,承担北京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控股17家子公司中绝大部分涉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及沿线资源开发等业务。
“公司在地产经营模式的定位就很明确了。就是以轨道交通沿线地产开发为主,以酒店物业经营为辅的模式。”据银泰股份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后银泰股份的经营中心将从商业连锁、进出口外贸逐步转移到房地产投资、轨道交通物业开发为主。
京投公司此番装入银泰股份的大红门项目,或许成为双方对“轨道+房地产”新模式的练兵场。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北京丰台区,系轨道交通与公路立体连接的城市建设试点,在2010年左右将最终实现2.69亿元的盈利。
银泰股份的前身是宁波华联,中国银泰于2000年5月通过协议受让股份的方式入主,“银泰系”由此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增发价一降再降
为了扭转经营每况愈下的局面,银泰股份急于通过定向增发融资。
但从2008年6月到今年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银泰股份定向增发价格由最初的不低于9.65元/股到目前的3.73元/股,总股数也从2.6亿股到最后的2.12亿股,而其募资金额也陆续从25亿元一路降至如今的7.91亿元。这已是银泰股份第五次修改其增发方案。
这在A股上市公司增发案例中绝无仅有。增发成功后,京投公司取代中国银泰成为银泰股份的控股股东。
宁可屡次修订方案也不放弃增发,其深层次的原因仍是银泰股份的生存问题。银泰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鲍慧慧的解释是:股市行情变化是主要原因,为了能够顺利增发且维护各方利益,公司只能一次次调整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
“京投公司2008年的总资产至少700亿元,说白了,银泰股份傍上一个‘大款’。”一位机构投资者说。
2008年11月,京投公司融资建设部经理邓志高曾表示,京投公司与银泰合作,并非看重银泰股份的壳资产,而是被其成熟的运营团队等业务资源所吸引。
沈国军资本大挪移
很多人将此番银泰股份的股权更迭,视作银泰系的实际控制人沈国军的一次主动收缩。
沈国军目前控股银泰百货(1883.HK)、银泰股份和科学城(000975)、鄂武商A(000501),在资本市场上并称“银泰系”。
早在2006年年初,沈国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高调描绘银泰股份在“银泰系”中的重要地位。沈致力打造的“地产、百货、资源”三大业务板块中,港股公司银泰百货(1883.HK)专营百货,银泰股份则主打地产。
银泰股份自2002年成为沈国军的麾下,时隔8年又重回国资怀抱,今后是否会继续受控于银泰系,还是个未知数。
一位地产业研究员分析,以京投公司资本之雄厚,注资以绝对控股并非难事。而银泰系甘于放弃银泰股份控制权做股东,双方一拍既合。但目前29.81%对24.83%的股份,似乎意味深长。
“不单单是财务投资,否则没必要留有这么多的股份。”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不排除沈国军仍将银泰股份作为地产平台的可能。据介绍,京投公司有着垄断性的项目、资金优势,中国银泰长于资本运作、地产经营,这些是双方形成合作的基础。
前述地产研究员表示,从股权分布状况看,目前便断言银泰系完全放弃该公司控制权,似乎为时尚早。况且与国资合作,沈国军并非首次。沈接手科学城、鄂武商之前,这两家公司均有地方国资背景,而近期遭银泰系频频举牌的中兴商业(000715),第一大股东亦为沈阳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