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科学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枯燥,它像艺术一样,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昨天在上海浦东开幕的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从人工智能狗、陀螺、弹珠到魔镜、“怕痒”的太空首饰,在科技与艺术的混血中,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高科技感官盛宴。
一套专门为明年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休闲空间座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设计者在座椅下设置了传感器,当参观者坐下后,就会触发与之相连的电脑,通过投影仪将动画投射在“画纸”上。此时,观众会发现,桌上放置的印章等物品散发出光晕。当印章被放在“画”中不同位置的时候,就会产生动画效果。如把印章放在蜻蜓所落的荷花上,则蜻蜓飞起;若把印章放在水塘中,则游鱼躲避;如果印章被放在落款处,则显现出作者落款等。参观者不仅放松身心,更体验了一把中国文人墨客的生活乐趣。
走进一间暗室,在一张大大的圆桌旁坐下,压力触动了开关。美妙的音乐响起,月亮随即在桌面变幻着表情,由阴到晴,从圆变缺。这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设计的作品,设计者徐潇潇解释,每当有人坐下,随机响起的音乐都是由古代五音根据不同的组合排列谱成,虽然粗听上去大同小异,实际上变幻无穷。
今后去电影院看立体电影,我们不用再带着笨重的眼镜了。本次展会上,展现了一种特殊的“裸眼立体屏幕”,电视机屏幕前加装了一层特别设计过的薄膜,参观者根本不用特制的眼镜,就可以看出立体效果。我站在屏幕前,备感好奇。
本报记者 袁春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