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6版:科教·科技
3  4  
PDF 版
· 能听会做的机器人
· 寻找治疗甲型流感新药物
· 资费成升级最大阻力
· 心脏死亡者器官也可用作移植
· 我国航天紧锣密鼓
火箭“大力士”5年后发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欧美生命科学新突破
心脏死亡者器官也可用作移植
  供体短缺一直是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瓶颈,使得全球无数病人在苦苦等待供体中失去生命。从5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器官捐献与移植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欧美医学界目前兴起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扩展标准器官捐献(ECD),这一医学移植科学的进展,从客观上缓解了各国移植器官短缺的紧迫现状。

  研讨会上,著名华人移植专家、美国阿肯色大学外科及器官移植科主任吴幼民教授介绍了移植科学的新进展。他说,欧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器官来源是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这是由于脑死亡患者仍然有非自主心跳,保证准备移植的器官的血液循环不停滞、凝固。但是目前脑死亡器官捐献并不能满足临床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需要,仍然有许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不断死去。

  DCD是指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的供者器官,经过相应医学处理后仍然可以用于器官捐献。ECD是指供体年龄≥60岁,但同时有下列情况中的两项或三项:高血压病史、血肌酐水平>1.5mg/dl和死于脑血管病。这种供者由于器官质量较差,在以往一般不用做器官移植。但随着医学进展,目前这类供者器官可以使用。DCD及ECD新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从客观上缓解了各国移植器官短缺的紧迫现状。

  本次研讨会是“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合作项目”重点支持的活动之一,来自国内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同行就移植医学创新平台的建设、亲属器官移植安全性问题、现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本报记者 朱国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科技 B0006 心脏死亡者器官也可用作移植 2009-5-18 48257178002CE175482575B9002948F9[A5-一≈B1-林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