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求职·创业家
3  4  
PDF 版
· 浙大高材生当起农场主
· 有限“弹药”
合理分配
· 吃螃蟹,风险大利益高
· 征稿令
· 智能报警器
实用不实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薪不拿 城市不待
浙大高材生当起农场主
本报通讯员 厉曼娜 章利成 本报记者 张妍婷
  “我要在四十岁前找到自己的事业。做农民,是想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村里比我年龄大的,看不上这行。比我年轻的,做不了这行。所以机会就非我莫属啦。”这就是这个浙大毕业的大学生章志成的涉农理由。

  本报通讯员 厉曼娜 章利成 本报记者 张妍婷

  当早起的鸟儿开始找早餐时,章志成戴着草帽扛着锄头拎着水壶出门了,秉承着“成功人士必定亲历亲为”的精神,这个199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学生开始了他农民生活的一天。

  大学班里一半的同学现在已经是博士学位以上了,出国的出国,做研究的做研究,1/4的同学进入了机关,只有他一个“不思进取”回家务农,这个农民还有个怪脾气:为了保证那200亩有机地,连除草都用人工,为了这个有机梦,章志成吃了不少苦头,但怎么说呢,他乐意!

  10多年前,章志成从浙大毕业,放弃了去事业单位的机会,选择了一家公司做职员。因为他要的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正如一些文人“为艺术而艺术”一样,他喜欢“为生活而生活”。于是,在2007年的夏天,他又放弃了公司优厚的待遇,选择了承包荒山种毛竹。

  父亲反对,因为他希望儿子能在大城市发展;

  妻子反对,因为渴望安稳。

  经过一些安抚工作,章志成选择了继续走下去。

  但是创业谈何容易啊!承包一片满是灌木却没有一株竹子的山,这在农村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是机遇总是给努力着的人,经过层层签字盖章,章志成终于拿到了富阳市第一本“林权证”。

  虽然还是初夏,可烈日已经开始发威了,汗水流过脸颊,章志成忽然迅速掸了一下,一看汗水而已,自己都笑开了。“那时候被毛毛虫咬,又痒又痛直接跳进水库里,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着成熟了的黄瓜、生菜、丝瓜,章志成脸上溢满了成就感。前不久,他还组织了同学会,农场主手一挥好不威风:“要吃鱼到水库里去钓,要吃野菜就到田里去挖,要吃土鸡鸭自己去屋旁边抓,要是想吃水果就到山上去找!”

  200亩的山地,被章志成规划得井井有条,山上肥沃的土种毛竹,因为土质好就不用重新开垦,省时又省力。山坡上贫瘠的地方经过改造可以种果树,山脚下的水库可以养鱼。至于那些良田,就搞个农业体验基地,可以用出租的方式租给城里人,平时由专业人员帮忙管理,等有空了就可以来体验农耕的乐趣。“还记得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山上连路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石子路,开个拖拉机都能进去”。

  除完草,太阳已经在头顶,沿着新开的石子路,章志成来到了毛竹林,把低矮灌木和杂草收拾一清。这个竹林是竹子与阔叶林混合种植的,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把树木也砍了,直接种植竹子,这样既省力,获得的效益也更多。章志成却说:“砍伐树木对山地破坏太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看着山上的野草和灌木,章志城又想起了刚开始开拓进山的时候,父亲打算用农药把山上的草除干净,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但章志成执意用人工,因为他要让自己的农场保证绿色和有机。

  日子过得真快,后山种的桃树已经结出了果实,山上的竹子和阔叶林又窜高了一大节。“做农业要耐得住性子,现在最热销的是山上的鸡蛋,虽然要2元一个,还是供不应求。前不久有朋友在他那买了一些,结果回到办公室就被抢空,他儿子一个都没吃到。”

  “目前农场并没有盈利,竹子长成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每年要施两次肥,还要雇用工人打理,投入不小,不过有机蔬菜、水果很受欢迎,农业始终是阳光产业,也是我的理想。”章志成自信满满地说,“今年我可以拿世界银行的生态贷款了,明年我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要来山上搞一个科研基地,接下来我想做土地流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求职·创业家 C0014 浙大高材生当起农场主 本报通讯员 厉曼娜 章利成 本报记者 张妍婷 2009-5-19 钱江晚报c00142009-05-1900014;钱江晚报c00142009-05-1900020;48257178002CE175482575AF0044A12C[A1-张妍婷≈B1-张妍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