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2版:体育·地理
3  4  
PDF 版
· 《易筋经》不是武学秘籍!我也有一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苍南拳师亮出压箱底的“宝贝”,替金庸小说更正:
《易筋经》不是武学秘籍!我也有一本
本报记者寻访求证苍南南拳的江湖传言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等多部著作里,提到了《易筋经》。即使不会武功的小人物偶然习之,练上几招后一夜之间即突飞猛进,已可与顶尖高手过招。《易筋经》究竟是不是一部能速成绝世神功的武学秘籍?

  这个问题不用金庸大师亲自回答,我省苍南资深拳师林孝桐毫不客气地告诉记者:那都是小说里编的,真正的《易筋经》只是一本用于关于练武打基础的“中庸大法”,根本没有那么神乎其神,甚至没有一招一式。“你想看,我都有一本。”

  林孝桐是在上周本报与省体育局、体坛报联合组成的探访小分队深入苍南逐一拜访各位武林高手时为记者解开疑团的。与此同时,与苍南南拳有关的多个江湖传言也随之而真相大白。不到苍南,你根本无法想象浙南大地还有如此蓬勃开展的原生态体育文化。

  江湖传言一:一个拳师过40岁生日,竟有两千弟子祝寿?    寻访结果:真的

  但入室弟子只有24人,做他弟子得先学会做人

  据说,林孝桐过40岁生日时,从全国各地赶到苍南祝寿的弟子坐满了170多桌酒席,很多徒弟还没位置坐。林孝桐究竟何许人也?

  “那都是10多年前的事了。”长相俊朗、嗓音洪亮的林孝桐承认确有其事。其实今年林孝桐也不过53岁,却已经算得上是苍南南拳界最资深的拳师。

  9岁开始练习家传“五基”拳法,19岁闯荡江湖,一路遍访名师,7年中闯出“浙江小林”响当当的名号,林孝桐承认,前前后后收下弟子确有两千之多。所谓弟子,“必须是正式开坛拜师的。不过,真正的入室弟子只有24人,其他都是寄名的。”林孝桐解释道。

  26岁时林孝桐结束了漂泊生活,回到苍南,之后他便“足不出户”,因为那年回到家,看到了很多信。“有些想跟我学拳的人因为找不到我,就把信寄到家里来,所以干脆留在家中收徒授武。”

  这么多徒弟,其中有没有几个动机不纯的?“为打架报仇来学拳的当然有。收徒时我就看得出来。看得出也收,因为跟我两年后,他们就会把仇恨抛在脑后。南拳的特点就在于,它是练习身体抗击打能力的,练挨打多了,你自然知道身上什么地方不能打,打了有什么后果。”林孝桐对学武的观点是:“打倒一个人,他还能爬起来,真正让别人信服的不是你的功夫有多好,而是你的做人。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江湖传言二:苍南也有本奇书《易筋经》?                 寻访结果:半真半假

  林孝桐家就有一本,但不是什么武学奇书

  “《易筋经》?那不是什么武术绝学,不过也是我家祖传的宝贝。”面对记者一再要求,林孝桐答应让记者见识一下他的传家宝。

  苍南灵溪镇林家,林孝桐从书柜中取出一个古旧的木箱。一个小插曲是:箱上的铜扣锁钥匙找不到了,拆了很久打不开,情急之下,林孝桐运气于掌,低吼一声,徒手用掌力将一把铜锁卸下。七零八落的锁已经不叫锁了,却正巧为记者露了一手。

  林孝桐取出一册发黄残破的小本子,纸张系生宣纸,用正楷抄写得工工整整,却无封面。记者无法考证“出品”年代。林孝桐称,这册子叫《易筋神经》,是当年他师公传下来的。与这册子一起留下的,还有名为《五基法》四册家传秘籍。记者询问此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大部分内容是教人怎样服用草药,怎样疏通经脉等。此书用于打基本功,没有所谓的一招一式。”林孝桐认为,《易筋经》中的“绝招”论,只是江湖传说。

  江湖传言三:练南拳的传统是一概赤膊上阵?             寻访结果:真的

  下雪天照样赤膊,这是苍南南拳的原生态

  林孝桐称,因为受到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传统在一些地方很难保持下去,但在苍南,“赤膊”现象依然原汁原味。

  为何要赤膊上阵?林孝桐告诉记者,“有三个好处。打拳时,全身擦搓,肌肉隆起,显得徒弟更卖力;遇到冰天雪地,如此坚持,可练就勇于挑战的意志;在水中练习时,能增强水性。”

  在苍南江南南拳协会并不宽敞的拳馆里,一位年过七旬老人正穿梭于十几位赤着上身的拳师之间,悉心指点示范。对于记者对其“为何赤膊”一问,这位叫陈任清的老者答道:“不是不文明,‘赤膊上阵’就是苍南南拳的原生态,别说现在天热,就是数九寒天,很多习武者也是赤裸上身,已很少有拳种像苍南南拳这样保持这项传统。”

  苍南拳师普遍身材壮硕,却大多性格腼腆憨厚,他们白天都有各自职业,有的是农民,有的家里开着厂,晚上才来拳馆练上个把小时。墙上的奖状记录着:这个拳馆陈振棒、陈洪调等好几位拳师,2007年参加全国农民武术大赛,结果大把掠金夺银,苍南南拳大出风头。

  众多赤膊的男子中,一位刚从自家工厂里过来的女子特别惹眼,一套“刚柔”拳居然也打得虎虎生风。女子打南拳多不多?林孝桐哈哈一笑,“民间习拳的不少,但两千弟子里,我只收过4名女弟子。当然啦,女弟子不用赤膊。”

  苍南位于我省东南,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近年来,苍南县群众体育迅速发展,小活动不断,综合性运动会每年都举办。

  在武术圈子里,有这样的说法,“中国南拳出温州,温州南拳出苍南”,南拳素以刚柔相济、攻防兼备而称雄武坛。在当今全国数种南拳项目中,光着上身上场表演的仅温州南拳一种,这正是温州南拳在继承先人武术中所保留的特有风格。目前,学练南拳在苍南颇为流行,尤其在农村,习武者水平较高,并多次在大赛中获奖。

  苍南拳师的名片

  苍南之行,除了为有关南拳的一些江湖传言求证解惑之外,还有一些小小的发现。

  发现一,在于苍南拳师的名片:“本末倒置”,挺有意思。

  健硕敦实的陈振棒,递上来一张名片,正面密密麻麻写着:“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武术一级裁判教练”、“江南南拳协会会长兼总教练”……一共7个职务。

  还印有一张模糊得看不清脸的照片,我看过拳馆墙上的照片,因而得知,这是他们前年在甘肃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大把夺金的时刻。就是看不清脸,也要印上名片。

  名片反面,写着米粒大的“苍南县格莱特制袋有限公司”,还有更小的“总经理”三个字。

  到底总经理是主业,还是靠当南拳协会会长赚钱?陈振棒嘿嘿一笑,只说了句:“拳馆不赚钱。”

  苍南拳师的特点是,几乎人人家里都开着大大小小的公司、工厂哪怕手工作坊。也就是说,总经理在这里根本不稀罕,拳打得好,才是长脸的事。

  家家都习武,人人会打拳。还有个拳师的名片,居然是“小区房产开发商”,在大城市,你能想象一个忙得连数钱都来不及的房产商有心思打拳吗?

  发现二,在于苍南女人的力气:拔河比男的还厉害,是真的。

  在灵溪镇红星村,一个类似四合院的乡村祠堂,正进行着一场少见的拔河比赛:女对男。

  九个女人和九个男人,真刀真枪地对拉。互有胜负,堪堪打成平手。农妇们不服气,又主动挑战记者。结果“二对二”,两名身强力壮的男记者竟然险些不敌已经拔了好几次的两位农妇。

  这个祠堂其实是家南拳培训站,此间拔河的妇女,也大多有些习武功底。当你看到女人都有清一色四平八稳的马步和壮硕的身胚时,你就知道这里的男同胞为什么要苦练武艺了。

  这个祠堂每晚都有四五十人赶来舞拳弄棒,有个叫黄定较的木匠,白天干12小时活,据说晚上还要在此练3小时的拳棒,不练浑身难受。

  有这样的民间基础,谁还敢和苍南人叫板南拳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体育·地理 B0012 《易筋经》不是武学秘籍!我也有一本 2009-5-19 48257178002CE175482575BA001783B9[A1-伊志刚≈B1-杨静];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24;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23;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22;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30;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33;钱江晚报b00122009-05-19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