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约1.5公里的路,因为200米路段内的拆迁工作无法完成而一再延期;7个月内,部分路段曾经历了一个被加高一米又挖低一米的“轮回”;尽管附近居民意见不小,但如果想完全建成,这条路的施工可能还需要继续下去。
这条马路是杭州古墩路往北至三墩镇的延伸段,规划图上称为环镇东路。紧挨着这条路的是亲亲家园、铭雅苑、润达花园等几个大型居住区。近期,浙江电台经济台及本报记者先后接到附近居民的电话,反映了这条路蹊跷的整治过程。
200米路段经历“一米轮回”
向本报反映情况的郑女士说,这条路从去年11月就开始修了。
“一开始,把这个路两边的香樟树都砍掉了,把路填高了一米多。路两边用石块垒起来,看起来是做路基的。可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怎么回事,又把做高的路基挖掉了,恢复成和原来差不多的高度。本来说今年3月就能修好,到现在还是一个大工地,又灰又吵!”
记者赶到环镇东路施工现场,约1/3的路面已经有零星汽车通行,其他的路面则还是“晴则沙,雨则泥”,两边的居民只能从工地中蜿蜒穿行。从现场看,中间的路只稍稍比两侧要高一些。但居民们证实,这条路的确“先垫高,再挖平”,“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已经挖平的了。”
开三轮摩托车的周师傅是三墩镇人,他载着记者找到了曾经垫高的路段,就在润达花园沿线约200米长的路段,他比划着说:“这里本来垫得很高,最高的超过一米。一开始把泥沙全部往里面装;后来又把填在那里的沙子啊什么的都搬掉。”
从杭州市规划局的网上,记者查到这次的整治工程南起环镇北路、北至金渡北路,长约1.5公里。整治的主要目的是道路拓宽和管道铺设。那为什么在改造过程中要把路垫高?附近居民都说不出所以然。
先垫高:为了美观和排涝
负责环镇东路改造的是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三处的副处长许雷挺说,环镇东路安吉桥路段的确垫高过,原因是“按照原来的规划,要把过水箱涵改成桥梁。”
原来润达花园附近的安吉桥下原先有一个过水的箱涵以行洪排涝。通俗地讲,就是在路面下挖一个长方形的洞。 “根据最初的规划设计,这次改造要把箱涵改成一座桥,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城西地区行洪排涝的能力。”而箱涵改建成桥梁必须抬高两端路面,因此近200米的路面被垫高了1.2米左右。按照许雷挺的说法,原方案改建后的安吉桥,不仅比较美观,配合了周围的河道整治工程,而且能够抵御30年一遇的汛情。
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位桥梁设计师,他确认,如果要把箱涵改成桥梁,必须要将桥面抬高,具体抬高多少由桥梁的跨度决定。
又挖低:把沿街商铺的脸“遮”了
如此说来,把路垫高是好事。为什么后来又挖低了?许雷挺无奈地说:“沿线的商户有意见,他们觉得出行和店面生意受到了影响。”在环镇东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证实了这件事,“好几家店铺老板都结伴到镇政府反映过情况。”
记者重新返回施工现场。发现润达花园沿街一楼的一排商铺,是整个路段所有商铺中与路贴得最近的,而被抬高一米多的路段就在这里。
“垫高的路把我半个以上的门面都遮住了,马路两头都设置了拦阻带,哪还有什么生意?”杭州海涛足浴的老板说。道路施工前,他们投资近30万元承租了5个铺面,“去年前11个月,每月的净收益约为8300元。现在月营业额只有1万元左右了。”
许雷挺说:“考虑到沿线商户利益,据建设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沟通,集体决定把这个安吉桥的桥梁取消,把路面高度再降下来。”现在的路面比老路只抬高了20厘米左右,基本不影响店面的视线。
一米来回,由谁买单?
按照规定,道路改造前都会进行项目公示,为什么当初那些商户没有提出意见呢?
周老板和房东金先生说,之前他们完全不知情,直到开工后路基打到一米多高,才发现问题。周老板说:“我后来听人家说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贴了个告示,估计很多人都没看到。”
城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开工之前,他们在网上以及在亲亲家园等地张贴进行了公示。但他们承认,因为公示渠道、形式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让这些商户获知安吉桥的改造方案,这是他们的疏忽。
在沿街商户提出异议之后,城基公司也尝试与商户们协商解决,如只抬高桥面的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降低到原高度,或者在改造后的桥面两侧设行人台阶等等,但都被商户否决。最终只好进行重新设计。
至于排涝问题,许雷挺说他们对涵洞进行了重新设计,现在其排水能力和桥梁效果基本一样。
先垫高,再挖低,一米来回的损失有多少?许雷挺没有透露具体数字,只说整条路的造价包括周边配套为3000-4000万。“我们改得比较早,填方以后发现问题马上就改了。费用不算太大。”
何时建成三个部门都没答案
现在居民们最关心的是这条路到底什么时候能修好。
城基公司的许雷挺说,工期受到前期征地拆迁的影响,“桥梁重改成箱涵以后,位置比较深,就在这个点上有一些拆迁户还没拆走,所以东西向有10米左右的位置无法施工。”他说,拆迁工作由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负责。
前期办有关负责人说:“按照规划,我们只能拆4户。可当地要求我们一口气把周边14户人家都拆了。这很难办。另10户人家属于当地整治河道拆迁的范围。最初当地政府建议,道路、河道整治一起做。这是好事,可道路这边已经快完工了,他们那边却还没有启动。我们希望他们能加快进度,如果两个部门协作,2-3个月就可以完成工作。”
但西湖区建设局河道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和明年都没有立项要整治这条河。一则涉及拆迁资金问题;二则这是西湖区和拱墅区的界河,如果要拆迁整治,还得和拱墅区协商。他们建议前期办先把那四户拆了。
截稿前,记者最后采访许雷挺,他为该路段的施工曲折表示遗憾,但同时他表示,他们会全力施工,确保在5月底恢复部分通行能力。
“一米轮回”应可免
城基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把路垫高是为了增强排涝能力,但无法进行桥梁改建的时候如果重新设计涵洞,也一样能达到桥梁的基本通水效果。一个疑问自然就来了——既然垫高马路1米并非势在必行,那么“一米轮回”是不是就完全可以避免?
其实这一事件,说建设单位低效也有点冤枉他们。可以说,事件的起因恰恰是为了效率。我们看到,道路的建设者们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排涝问题,选择垫高路基建桥梁,却没有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声音,不得已只能把垫高的路基又拆除,其间的折腾与浪费,可以想见。与工程相关的各部门前期也缺乏充分的沟通,匆匆上马,反而导致了效率和效益的双低。
“欲速则不达”,得到了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