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迈永案”
上级纪委正在查办
网友“三潭印月”:反腐倡廉是动真格还是光喊口号?纪委是不是所有的贪官都敢抓?
叶明:以去年为例,去年我们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的举报5000多件,立案958件,处分党员干部944个,其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有210人。通过直接办案,我们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的经济损失7300多万元。
比如近年来,我们查处的市环保系统、港航系统、教育系统等部分党员干部经济违纪违法案件,这都是一些串案和窝案,还有桐庐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等等,这些都属于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还有像去年我们查处了西溪湿地工程的吴少雯、陈静等经济违法的窝案,还有杭州市学生假日活动中心原主任李素兰等经济违纪违法窝案,都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最近,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案件的查处,我们的态度也是坚决的,目前上级纪委正在查办,作为杭州市,我们同样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全力做好配合工作。
欢迎网民加入监督
充分用好网络武器
网友“杜绝残光”:这两年通过网络曝光,最后查实的腐败案件有许多。对于来自网上的监督信息,您是如何看待的?杭州的纪检机关是否考虑过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开展反腐败工作?
叶明: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努力地推进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的机制,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全市所有部门的所有行政权力,都能够在网上阳光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网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监督载体,所以在这里,我们也非常希望广大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监督队伍中来。我也经常上网,对网上的信息也非常关注。现在,有些人怕网络监督、网络问责,就是怕这样进行下去会不会造成天下大乱?我不太赞同这个看法。我看真正搞乱天下的不是“监督”,而是“没有监督”。
我们专门制定出台了《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非常欢迎网友们能够充分用好网络监督这样一个武器。
滨江区车改后
开支减少4000万元
网友“小一小二”:公车改革会不会变成了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车改补贴标准是怎样测算和确定的?
叶明:车贴标准的制定,总的还是以现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职能、责任以及公务活动所需要的交通开支作为依据来制定的,以及每辆车的保养费和燃油费等等。当然我们也参照了其他兄弟城市的一些做法,然后再结合杭州的实际。光是车贴标准的设计就经过了反复研究,也反复征求了意见,应该说我们现在出台的意见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
为了防止车贴福利化的倾向,我们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车贴全部都要打入市民卡,确保专款专用,给你的你就要用于公务交通。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公务交通相关事项上面支出,但是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其他的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实际上这就是为了防止车贴费被挪作他用。
实践证明,实行车改是符合我们整个改革的方向的,首先它有利于节省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据已经实行车改的这七个区县(市)的统计,车改以后的行政支出可以下降38%~40%。比如滨江区车改前每年公车开支近5000万元,车改以后一年用于车贴等方面的开支只要1000万元左右。第二个就是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实行车改以后,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像公车私用等等这样的一些腐败现象。
“三公”规定一出
出国(境)人数减少一半
网友“涛声依旧”: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公费出国旅游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非常严重,“三公”问题可以说是“顽症”,全国各地都有。杭州市的纪检监察机关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叶明:今年我们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社会经费要实现“零增长”,各部门公务用车采购要冻结一年,各级领导出国考察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削减20%。实际上确定这个目标也就是为了要进一步地治理解决“三公”问题。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专门制定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市民如果发现有公务人员违反“三公”管理规定的,可向96666举报。
今年1~4月,我们全市因公出国(境)组团和出去的人次,跟去年相比就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比如出去组团的数量、出去的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和47%。还有像我们市级机关,150家直接结报单位公务接待费同比减少了34.28%,这个经费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会议费的支出也同比减少了17.53%。
本报记者 逯海涛
昨天上午,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来到杭州网,和杭州网民就反腐倡廉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互动。
在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中,网友纷纷抛出板砖,叶明从容接招,对一些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敏感问题坦诚回应,他谈到了近期查处的许迈永案件,也提到了公车改革、建设工程领域腐败、网络问责等问题。“我希望我们的干部不要出问题,希望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到时候都失业,我们在为自己的失业在努力。”叶明最后这几句话赢得了网友们的“顶”声一片。